时间: 2025-04-30 19:0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4:57
风流子•代闻元亮悼亡,用秦少游韵 其二
作者:沈谦 〔明代〕
风流难再得,寻聚窟何处问仙洲。
想别后寄情,曾经剪发,病中永诀,不肯回头。
岂知道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
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桃源再访,赚杀渔舟。
繁华消磨尽,三年真薄倖,一觉扬州。
最苦难求毒石,未得神楼。
似乱攀荷藕,千丝不断,对烧蜡烛,两泪难休。
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閒愁。
再也无法得到那潇洒风流,寻问仙境何处可聚。
想起分别后寄托情感,曾经剪发,病中告别,却不愿回头。
岂知黄泉之下声息寂静,碧落之上恨意悠悠。
桂殿初启,敲打着残破的兔臼,桃源再访,误杀了渔舟。
繁华已被消磨殆尽,三年间真是薄幸,仿佛一觉醒来是在扬州。
最难寻求的是那毒石,未曾得到神楼。
如同乱攀荷藕,千丝万缕不断,面对燃烧的蜡烛,两行泪水难以停止。
反而羡慕伊家得以解脱,免却闲愁的牵挂。
本诗中涉及了多个典故,例如“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而“黄泉”与“碧落”则是古代神话中对生死的描述,表达了对逝去的怀念与无奈。通过这些典故,诗人传递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思考。
沈谦,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深受社会变迁影响。他的诗风受李清照、秦少游等人的影响,擅长抒情,作品多描绘离别、伤感等主题,充满个人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该诗作于元亮去世后,沈谦以此表达对友人的哀悼与思念,反映出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风流子•代闻元亮悼亡,其二》展现了沈谦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哲思。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无奈,诗人通过“风流难再得”的感慨,开篇就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想别后寄情”则揭示了他在失去后对情感的寄托与思考,体现了对往昔的眷恋。
诗中“黄泉声寂寂,碧落恨悠悠”更是反映出生死之间的沉重。沈谦用“桂殿初奔,敲残兔臼”描绘出一种神秘的意境,似乎在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时间的流逝对美好的侵蚀。最后的“反羡伊家解脱,免却闲愁”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的解脱与对世俗烦忧的释然。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失去之人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了深切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风流”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风采
B. 美好的时光
C. 友情
D. 以上皆是
“黄泉”象征着什么?
A. 生命
B. 幸福
C. 死亡
D. 理想
诗中“剪发”象征着什么?
A. 决意离别
B. 对生活的放弃
C. 情感的寄托
D. 以上皆是
答案:
沈谦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深刻体现了对失去的感悟,前者更多地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而后者则倾向于对爱情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