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9:52
《风流子·留别苏庵主人》
秋林同滞羽,忧时甚四顾又安归。正海天杯底,荡开苍莽,江城笛里,吹出参差。君莫问死生犹露电,出处几云泥。枯树婆娑,庾郎愁赋,众芳芜秽,楚客兴悲。年年风尘苦,虚名累相约还我初衣。来共小窗尊酒,重话心期。便万户侯封,支身何补,一声河满,双泪应垂。多少临岐别思,除是君知。
秋天的树林里,孤雁停留不前,我忧虑时局,四处张望却又无处可归。正当我在海天相接的酒杯底下,荡漾开一片苍茫的景象,江城的笛声中,吹奏出参差的音调。你不要问我的生死,就像那闪电般瞬间的事,出处又何必计较云泥之别。枯树摇曳,庾郎的愁绪在创作中,万千花草杂乱无章,楚地的客人感到悲伤。年年在风尘中受苦,虚名累积,约定还我一件初服。来吧,在小窗前共饮,重提心中期望。即使你能成为万户侯,身外之物又能补偿什么呢?一声河水满溢,双泪应是要流下了。多少离别时的思念,除了你,谁知道呢?
作者介绍:吴昌绶(1768-1825),字仲明,号梅溪,晚号苍海,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与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景,传达出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吴昌绶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局的不安。正值清代末期,社会动荡,诗人以离别为契机,抒发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首《风流子·留别苏庵主人》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人在秋林的背景下,通过孤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诗中对“忧时”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时局变化的敏感与关注。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吴昌绶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诗中“君莫问死生犹露电”的一句,表现出对生死无常的哲学思考,和对友人深沉的情谊。通过“枯树婆娑”与“众芳芜秽”的对比,诗人展现了繁华与凋零、欢乐与悲伤的交织,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便万户侯封,支身何补”,展现了对物质名利的淡然态度,强调真正的情感与理想比浮华的名声更为重要。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无奈,使整首诗情感深邃,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时局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友情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然态度。诗人在忧虑中却仍保持着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一种悲观中带有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友情
D. 名利
诗人为何劝友人不要问生死?
A. 生死无常
B. 生命珍贵
C. 期待重聚
D. 忧虑未来
“众芳芜秽”中的“芳”指的是什么?
A. 花草
B. 朋友
C. 诗人
D. 名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吴昌绶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气魄展现壮阔的自然景观。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吴昌绶的作品更显得细腻与忧伤,而李白则显得豪放与壮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