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5:35
清平乐 其十四
作者: 赵尊岳 〔近代〕
梦余人醒。小立凭阑定。
疏雨横塘烟外影。
红蓼白蘋初静。
云鸿万里南征。
家山何处归程。
早是琼箫吹彻,
不成河满声声。
梦醒之后,我独自站在栏杆边,静静地思索。
细雨轻轻洒落,塘边的烟雾中映出影子。
红色的蓼草与白色的蘋草,初显宁静。
云雀在万里之外南飞,
我的家乡在哪里才能归去呢?
早已是琼箫的曲调飘扬,
却无法汇成河流的声声细语。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诗人,擅长词作,受词风影响较深。其作品往往抒发个人情感,融合了传统与时代的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表达了个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体验。
这首《清平乐 其十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的“梦余人醒”,便抓住了梦与现实的对比,暗示着一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依靠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疏雨、横塘、红蓼与白蘋,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云鸿万里南征”一句,展现了大雁南飞的壮丽场景,却也引发了诗人的思考与对家乡的向往。诗人在此不仅在描绘自然景观,同时也在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最后,琼箫的美妙声响与不成河的意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将琼箫的声音形象化,赋予它一种生命力,使得音乐与情感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洞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梦余人醒”中的“余”指什么?
“云鸿万里南征”中的“云鸿”指代什么?
“不成河满声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赵尊岳的这首词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内敛,表达对故乡与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是豪放奔放,充满了对人生的追求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