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9:07
红牙乍歇。莺语花间滑。弦索悲欢原历历。唱过几番人物。九衢争看乘肩。分明掷果翩翩。扫黛要平丘壑,比红何用诗篇。
红牙的乐声刚停,黄莺在花间轻声吟唱。那琴弦上的悲欢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唱了几次这些人事。九条大街上,人们争相观看,似乎在争着抛掷果子,翩翩起舞。扫去黛色的阴影,想要平整丘壑,红色的美丽又何必用诗篇来表述呢?
谢觐虞(1881-1927),字梦愚,号岱云,近现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受传统古诗影响,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作品富有情感,常反映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音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往事的追忆。
《清平乐 其六》是谢觐虞的一首古诗,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诗的开头通过“红牙乍歇”和“莺语花间滑”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音乐的停歇与黄莺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生命的瞬息万变。
“弦索悲欢原历历”,这一句不仅表露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也隐含着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哲学思考。后面的“九衢争看乘肩”,描绘了热闹的场景,给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似乎可以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出了“比红何用诗篇”的疑问,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语言表达的反思。他似乎在说,真正的美丽往往是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描述的,这种对美的直观体验是最为珍贵的。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例如“莺语花间滑”将黄莺的歌声与花丛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美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红牙乍歇”中“红牙”指的是什么?
诗中“莺语花间滑”主要描绘了什么?
“比红何用诗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通过以上解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谢觐虞的《清平乐 其六》,并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