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时间: 2025-08-07 03:43:55

诗句

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

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

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3:43:55

原文展示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作者:陈著

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
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
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入庵后宁静的心境:当我走进庵堂,心中纷扰的念头都被抛诸脑后。松林间的风吹过,雨后显得格外清新,山涧的水流声中隐隐传来雷声。邻居们在祈求蚕神保佑,而樵夫则带着猎来的野鸡。若是没有山外的那些琐事,又何必特意上天台去呢?

注释

  • 翛然:形容心情宁静,自在。
  • 百念灰:指心中百般念头如烟消散。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 涧水:山涧中的水流。
  • 祈蚕母:指邻居在祈求蚕神保佑,多与农业生产相关。
  • 樵翁:伐木的老人。
  • 雉媒:指猎得的野鸡,可能是用作食物或祭品。
  • 山外事:指庵外的纷扰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追求一种超然的心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雨夜,诗人倚坐于庵堂,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正值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山水为寄托,寻求一种逃避与安宁。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庵堂中避雨时的所见所感,传达出一种清闲自在的心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入庵后,心中纷扰的念头如同烟雾般消散,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雨后松风和静谧的涧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场景,令人放松。最后两句则通过邻居的祈福和樵夫的狩猎,反映出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诗人以“若无山外事”总结,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淡漠。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宁静与淡泊,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所表达的这种逃避世俗、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自入庵来:诗人走进庵堂,开始了内心的宁静。
    • 翛然百念灰:进入庵堂后,心中杂念烟消云散,感到轻松自在。
    • 松风晴后雨:雨后的松林,风声轻拂,营造出清新的自然氛围。
    • 涧水静中雷:山涧的水流声中隐约传来轰鸣的雷声,增添了自然的韵律。
    • 邻户祈蚕母:邻居在为蚕虫祈福,体现了农村生活中的朴实与忙碌。
    • 樵翁挟雉媒:樵夫带着捕来的野鸡,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 若无山外事:如没有外界的纷扰,何必特意上天台寻求别的事物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杂念比作烟雾,生动形象地表达内心的宁静。
    • 拟人:松风与涧水似乎有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事务的淡泊。

意象分析

  • :象征着隐逸与安静的生活。
  • 松风:代表自然的和谐与清新。
  • 涧水:象征着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蚕母:代表着农耕生活的希望与繁荣。
  • 樵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翛然百念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 A. 忧虑重重
    • B. 心中清静
    • C. 无所事事
  2. “邻户祈蚕母”中提到的“蚕母”主要与什么有关?

    • A. 农业
    • B. 生活琐事
    • C. 自然现象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但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与静谧的氛围。
  • 李白《静夜思》:在静谧的夜晚,诗人思乡的情感与本诗的淡泊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著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过陈琳墓 洞户二十二韵 题河中紫极宫 赠郑处士 赠李将军 春洲曲 烧歌 秋雨 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 杨柳八首(一作杨柳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缮甲 舌字旁的字 轻手轻脚 貝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舍短录长 鼎字旁的字 耆宿 霞思天想 奚其 冷心冷面 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发廊 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疲于奔命 四不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