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2:47
愁极强登临,毕竟愁难避。
千里江山黯淡中,总是悲秋意。
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
独倚兰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
愁苦到了极点,我还是要登高远望,但最终愁绪难以摆脱。
在这千里江山的黯淡景色中,尽是悲秋的情怀。
是谁在插菊花枝?又是谁在佩戴茱萸呢?
我独自倚靠在兰花的干上,却醉意难成,暮色降临,西风乍起。
此诗提及的“菊花”和“茱萸”均与重阳节相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的习俗,象征长寿与避邪。菊花在古代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茱萸则被用来驱邪避灾。
沈端节(生卒年不详),字光远,号云峰,宋代诗人。沈端节的诗风典雅、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蕴含浓厚的哲理和深邃的情感。
《卜算子》创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在此时节感受到浓重的秋意与愁苦,借助重阳节的习俗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卜算子》是一首蕴含浓厚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头两句“愁极强登临,毕竟愁难避”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尽管想要在高处俯瞰江山,但愁苦始终无法逃避,令人感到心头沉重。
接下来的“千里江山黯淡中,总是悲秋意”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辽阔的江山在秋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沉重,渗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诗人在此刻似乎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进一步深化了对悲秋意境的理解。
“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这些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不仅是对重阳节习俗的描绘,也为全诗增添了一层人情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显现,似乎在问自己,究竟有谁能够与我一同分享这样的情感?
最后一句“独倚兰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则是情感的高潮和结尾。诗人在兰干旁独自倚靠,虽有醉意但难以成醉,反映了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日暮西风的描绘,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重阳节时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借用节日的习俗表达了对孤独和悲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愁难避”中的“避”意为:
诗中描绘的秋天的情感是:
沈端节的《卜算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诗人在孤独时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诗中多了一份洒脱与豪放,而沈端节则更多地渗透了悲伤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情感,但风格迥然不同,展现了各自的个性与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