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9:30
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
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
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在田野中,建造了一间白色的小屋;在树林下,关上了深邃的门。
卷起的足迹如今仍在这里,心中无事,随云自得其乐。
竹林深处,黄昏时分鸟儿鸣叫;花儿凋零,春天的山却沾满了露水。
那些美好的事情又怎能说得清呢?王孙(王子)你去后至今未归。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真,号白云,唐代诗人,主要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风豪放、奔放,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的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岑参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诗人面对战乱和政治动荡,选择隐逸,寻求内心的平和。
这首《丘中春卧寄王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春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中的“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描绘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恬静之感,白色小屋象征了纯净和简单,而深邃的门则暗示了内心的安宁和对外界的屏蔽。接下来的“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则表现了诗人如同云一般的闲适,意在传达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
“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两句中,鸟鸣声与春山的露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反映了春天的气息。而最后两句“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则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表现了诗人与王孙之间的距离和对往日美好事务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彰显了宁静中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反映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白室”指的是什么?
A) 一间黑暗的房间
B) 一间明亮的房间
C) 一间狭小的房间
D) 一间田野中的小屋
“卷迹人方处”中的“卷迹”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生活痕迹
B) 书本的卷边
C) 诗人的脚印
D) 竹子的卷曲
诗中提到的“王孙”是指谁?
A) 诗人的朋友
B) 王室的子孙
C) 一个隐士
D) 一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