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1:02
寄宇文判官
作者: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西行至今未归,东望的心情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整日生活在风雪之中,沙尘与山脉交织在一起。两年来负责公事,已经两度经过阳关(象征着国境),但彼此的思念却无法相见,分开后头发已然斑白。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今山西省。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士兵的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岑参在西北边境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在边塞生活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寄宇文判官》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与友谊的诗作。诗人在艰难的边塞生活中,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孤独。开篇“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乡的渴望。接下来的“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突显出他所处环境的恶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而“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则强调了诗人身处边疆的久远,令人感受到他身负重任的责任感,同时又暗含着对不见友人的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岑参特有的边塞诗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生活环境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的“西行”意指:
A. 向西方旅行
B. 向南方旅行
C. 向东方旅行
D. 向北方旅行
诗人提到的“阳关”象征:
A. 家乡
B. 离别
C. 旅行
D. 劳动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