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8:05
纤纤新翠带愁颦,
零落弓弯旧舞人。
底事临风眠未起,
灵和不是汉时春。
这首诗描绘了细嫩的新柳枝上带着忧愁的神情,仿佛是那从前舞动的女子在风中轻盈地弯曲着。为什么在风中还没有醒来呢?这灵动的美好并不是汉朝时的春天。
此诗中提到的“汉时春”,可以理解为盛世春光的象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诗中将现状与汉代的春天相比较,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作者介绍:郑文焯(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字文焯,号石窗,晚号石山。其诗风清新自然,题材广泛,尤其擅长咏物,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这首《杨柳枝·其十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柳树的柔美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开篇的“纤纤新翠带愁颦”,生动地描绘了春柳的清新与诗人心中的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柳树的细枝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接下来的“零落弓弯旧舞人”,则通过柳树的形态和舞动的意象,暗示了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
诗中“底事临风眠未起”,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诗人在风中思考,似乎在追问自己为何还未从沉睡中醒来,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迷茫和无奈。而“灵和不是汉时春”则是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怀念,暗示现今的生活与那段辉煌岁月的差距。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传递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充分体现了郑文焯细腻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纤纤新翠”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嫩枝
B. 花朵
C. 细雨
答案:A
“底事临风眠未起”的意思是:
A. 为什么在风中还没有醒来
B. 为什么在风中睡觉
C. 为什么在风中快乐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汉时春”代表:
A. 现今的春天
B. 汉朝的繁华春天
C. 秋天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