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王婆墩次杨仪部韵

《王婆墩次杨仪部韵》

时间: 2025-07-28 17:18:14

诗句

遥看坞一聚,到只屋三间。

妪姓随墩在,僧廊得藓殷。

秋浓山照阁,雨足水侵关。

依旧刺船去,回瞻树杪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18:14

原文展示: 遥看坞一聚,到只屋三间。妪姓随墩在,僧廊得藓殷。秋浓山照阁,雨足水侵关。依旧刺船去,回瞻树杪栏。

白话文翻译: 远远望去,一个小村庄聚集在一起,走近了才发现只有三间屋子。老妇人的姓氏与这个土墩同在,僧人的走廊上长满了青苔。秋意正浓,山色映照着阁楼,雨水充足,水流侵蚀着关口。依旧划船离去,回头望去,树梢上的栏杆依稀可见。

注释:

  • 坞:小村庄。
  • 妪:老妇人。
  • 墩:土堆。
  • 藓:青苔。
  • 殷:深色,这里指青苔茂盛。
  • 刺船:划船。
  • 杪:树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书法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徵明在游览王婆墩时所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婆墩的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诗中“遥看坞一聚,到只屋三间”展现了从远到近的视角变化,突出了景物的简朴和宁静。“妪姓随墩在,僧廊得藓殷”则融入了人文元素,通过老妇人和僧廊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生活气息。后两句“秋浓山照阁,雨足水侵关”以秋山和雨水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依旧刺船去,回瞻树杪栏”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留恋和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遥看坞一聚,到只屋三间:从远处看,一个小村庄聚集在一起,走近了才发现只有三间屋子,突出了景物的简朴。
  2. 妪姓随墩在,僧廊得藓殷:老妇人的姓氏与这个土墩同在,僧人的走廊上长满了青苔,融入了人文元素,增添了诗意的生活气息。
  3. 秋浓山照阁,雨足水侵关:秋意正浓,山色映照着阁楼,雨水充足,水流侵蚀着关口,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4. 依旧刺船去,回瞻树杪栏:依旧划船离去,回头望去,树梢上的栏杆依稀可见,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留恋和不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遥看坞一聚,到只屋三间”中的“遥看”与“到只”,“坞一聚”与“屋三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如“妪姓随墩在”中的“随墩在”赋予了老妇人一种与土墩共存的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王婆墩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诗中融入了人文元素,通过老妇人和僧廊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生活气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意象分析:

  • 坞:小村庄,象征着简朴和宁静。
  • 妪:老妇人,象征着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
  • 藓:青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岁月的痕迹。
  • 秋浓山照阁:秋山和阁楼,象征着宁静和深远。
  • 雨足水侵关:雨水和水流,象征着自然的循环和侵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妪姓随墩在”中的“妪”指的是什么? A. 老妇人 B. 老翁 C. 少女
  2. 诗中“僧廊得藓殷”中的“藓”指的是什么? A. 青苔 B. 草 C. 花
  3. 诗中“依旧刺船去”中的“刺船”指的是什么? A. 划船 B. 停船 C. 修船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文徵明的其他山水田园诗,如《题西林壁》等,体会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寅的《桃花庵歌》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简朴的田园生活,但文徵明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唐寅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徵明集》:收录了文徵明的诗文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徵明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调笑/调笑令 调笑/调笑令 满庭芳(再赠叶宪) 满庭芳(和叶宪韵) 满庭芳(酬叶宪) 满庭芳(辛丑春日作) 卜算子(太守席上作) 好事近(席上用景裴咏黄海棠韵) 南歌子(寄景卢) 南歌子(示裴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裦袜 靑字旁的字 当机立断 贞师 流视 包含绚的词语有哪些 微不足道 至死不渝 买东买西 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不成方圆 韦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独怜 石字旁的字 油嘴油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