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1:13
奉和御製看毛诗诗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
作者: 夏竦 〔宋代〕
周道洽平,声动文成。
周王弃善,俗移风变。
哀乐异心,治乱殊音。
心发言從,影响攸同。
政行音类,埙篪靡异。
实教化之所由,故能经乎天而纬乎地。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周朝的道理与文化影响。周朝的政治和文化是和谐的,声音与文辞相互成就。然而,周王抛弃了善良的治理,导致风俗的改变。人们在哀乐中有着不同的心情,治乱之间的声音也截然不同。内心的感受和言辞是相通的,影响是相互的。政治的行为与声音是相似的,乐器的音色也没有区别。这里就是教化的根源,因此能穿越天地而发挥影响。
夏竦,字景升,号雨溪,宋代诗人,以诗词和文章闻名。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风格严谨而富有哲理。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周朝历史的回顾,反思当时社会的道德与政治现象,表达对善治的渴望与对乱象的忧虑。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周朝历史的追溯,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周朝的政治理想与现实中的道德沦丧,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开篇的“周道洽平”与“周王弃善”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善治与乱政之间的关系。诗人以音律作为隐喻,强调政治行为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政治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化,才能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
整首诗的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敏感与运用。通过音声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对政治与文化关系的理解。诗人在总结中提出的“经乎天而纬乎地”不仅是对周朝教化的赞美,也是对未来治理的期许,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良好的政治治理与文化教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警示人们关注社会的道德风尚。通过对周朝的历史反思,表达了对理想治理的追求。
周道洽平中“周道”指什么?
a) 周朝的法律
b) 周朝的道德治理
c) 周朝的文化
答案: b
“哀乐异心”中的“异心”指的是什么?
a) 人们对悲伤和快乐的不同感受
b) 人们的内心矛盾
c) 政治的分歧
答案: a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
a) 追求个人自由
b) 强调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c) 反映历史的变迁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