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6:45
薄枝工奚取,知音一已多。
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
梦里闽山月,吟边楚水波。
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
这薄弱的树枝,何必去追求那工艺品呢?
知音这样的朋友,已经有不少了。
你我之间,能见面的日子还有多少呢?
你离开我,心情又会如何呢?
梦中看见闽山的月亮,吟唱时听到楚水的波涛。
门前的台阶如万颗珠子般闪亮,
更试一试那岁寒中的寒枝。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号阮亭,江西人。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杨万里的作品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任职期间,与友人向运判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反映了当时士人间的情谊与离别之感。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未来相聚可能性的忧虑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首句“薄枝工奚取”以树枝的脆弱引入,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泊态度,表明作者更看重心灵的交往而非外在的追求。接下来的“知音一已多”,则表达了对知己的珍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孤独感,知音虽多,但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却不易。
“从公日几许,去我意如何”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现出对友人离去后的惆怅与无奈。作者以梦境中的月亮和吟唱的水波描绘了他对故乡的依恋,展现出一种温柔的乡愁。而最后两句“门阑万珠履,更试岁寒柯”则通过意象的转换,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坚韧不拔的心志。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未来相聚的忧虑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薄枝”象征什么?
A. 脆弱的友谊
B. 物质的追求
C. 自然的美景
D. 诗人的心情
“梦里闽山月”中的“闽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广东
B. 福建
C. 江西
D. 湖南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