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莺斗湖三首

《过莺斗湖三首》

时间: 2025-05-06 20:19:44

诗句

忽闻江上四驩呼,知近吴江莺斗湖。

火炬灯笼不须辨,使家行住按程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4

过莺斗湖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忽闻江上四驩呼,
知近吴江莺斗湖。
火炬灯笼不须辨,
使家行住按程涂。


白话文翻译:

忽然听到江上传来四只驩鸟的叫声,
知道已经接近吴江的莺斗湖。
火炬和灯笼不需要分辨,
只要根据家里行住的情况来选择行程即可。


注释:

  • : 驩鸟,一种鸣叫声清脆的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 莺斗湖: 在吴江地区的一个湖泊,莺歌燕舞,风景如画。
  • 火炬灯笼: 照明工具,表示夜间行舟或出行时需要的照明。

典故解析: “莺斗湖”是指吴江地区的一个著名湖泊,常与春天、鸟鸣、自然风光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观察力著称。其作品涵盖山水、田园、人生等多个主题,风格独特,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吴江一带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诗人可能是在一次出游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因而作此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属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湖边场景。开篇“忽闻江上四驩呼”,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音响,仿佛让读者瞬间置身于江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知近吴江莺斗湖”,进一步确认了地点的美丽与生机,莺斗湖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火炬灯笼不须辨”,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出行时的自信和从容,火炬和灯笼的光芒指引着他,象征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最后一句“使家行住按程涂”,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安排与掌控,既有对自然美的享受,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与规划。

整首诗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智慧,展现了南宋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闻江上四驩呼: 诗人突然听到江边的鸟叫,表现出自然声音的突显和生动。
  • 知近吴江莺斗湖: 通过声音推测到达的地点,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
  • 火炬灯笼不须辨: 夜间出行时,不需要辨别灯光的方向,显示了对行程的熟悉。
  • 使家行住按程涂: 根据家庭的居住安排来选择行程,体现了生活的理智与规划。

修辞手法:

  • 拟人: 鸟叫声被赋予了情感,带动了整首诗的气氛。
  • 对仗: 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行程的从容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 莺斗湖: 生机盎然的地方,象征春天与希望。
  • 火炬灯笼: 代表指引与光明,象征着智慧和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驩”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水
    D. 一种树

  2. 诗人通过哪些声音确认了自己的位置?
    A. 风声
    B. 鸟叫声
    C. 水声
    D. 人声

  3. 诗中提到的“莺斗湖”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C. 人生的困境
    D. 城市的喧嚣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杨万里的《过莺斗湖三首》在意象上更突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隐逸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 应天长 女冠子 女冠子 其一 杂曲歌辞·杨柳枝 江城子·鵁鶄飞起郡城东 酒泉子 西溪子 红蔷薇 江城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妆点一新 天生尤物 見字旁的字 赏不遗贱 顽户 旅游 自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遂成 单衾 肉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苏海韩潮 李昌镐 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行电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