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6:25
咏陶渊明
作者:颜真卿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张良希望为韩王报仇,龚胜对此感到非常耻辱。
狙击之士不愿意就此妥协,为了名节宁愿舍生。
唉,陶渊明啊,您是晋国的高洁臣子。
自认为公相之后,常常怀念国家的困境。
我在庚子年作诗,自称是羲皇之人。
手中拿着《山海经》,头上戴着漉酒的巾帕。
兴致追逐孤云之外,心中随同归鸟而平静。
作者介绍:
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今山西省。他以正直、清白的品行和卓越的书法而著称,作品中常表达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咏陶渊明》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思考。陶渊明作为东晋著名的隐士和诗人,象征着一种高洁的理想人格,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中前四句提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中士人追求名利、执着权臣之争的批判。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自称羲皇人,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他手持《山海经》,象征着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而头戴漉酒巾则是隐逸生活的象征,二者结合展现了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逐云而行、随鸟归来的景象,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生动地描绘出一种超然出世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崇拜,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批判权臣之争,强调了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唐代
C. 晋代
D. 宋代
“自以公相后”中的“公相”指的是什么?
A. 大臣
B. 隐士
C. 诗人
D. 君主
诗中提到的“羲皇”象征着什么?
A. 自然
B. 权力
C. 理想人格
D. 知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