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12
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
园林万木变枯枝。因甚松篁独翠。
只为春花竞发,却教秋叶争飞。
若无荣盛便无衰。悟此方名达理。
寒风卷起,凛冽刺骨,漫天飞舞着瑞雪。
园林中的树木已经变成了光秃的枯枝,为什么只有松竹依然苍翠?
只是因为春天的花儿争相开放,却使得秋天的落叶纷纷飞舞。
若没有繁盛的景象,就不会有衰落的结果。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通达道理。
这首诗中提到的“松篁独翠”,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松竹的赞美,松和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士人的气节相联系。诗中提到的“春花竞发”与“秋叶争飞”则展现出四季的轮回与自然的无常,暗示着生命的兴衰变化。
张抡,宋朝诗人,字君虞,号复庵,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冬季,诗人通过对寒冬与春天的对比,思考生命的规律与哲理,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悟。
《西江月 其三》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作。开篇通过描绘冬季的寒风与瑞雪,营造出一种凛冽肃杀的氛围,体现了自然的严酷与无情。接着,诗人转向园林景象,虽万木枯枝,却唯有松竹依然苍翠。这一对比,突显出松竹的坚韧品质,也暗示了人生态度的选择。
诗中提到“春花竞发”和“秋叶争飞”,引发读者对生命循环的思考。春天的花开象征着生命的繁盛,而秋天的落叶则暗示着生命的结束与衰退。这种循环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生哲理的反映。最后一句“若无荣盛便无衰”,更是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强调了生命中繁荣与衰落的辩证关系。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法则,强调繁荣与衰落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人通过对季节变迁的观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鼓励人们在面对生命的起伏时,能够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
诗中“卷地朔风”意指什么?
A. 寒风刺骨
B. 风和日丽
C. 细雨绵绵
D. 春风拂面
诗中提到的“松篁”象征着什么?
A. 衰败
B. 坚韧
C. 繁盛
D. 吉祥
诗的最后一句“悟此方名达理”指的是什么?
A. 理解生命的无常
B. 追求名利
C. 学习古诗
D. 享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