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19
喜雨
白居易 〔唐代〕
圃旱忧葵菫,农旱忧禾菽。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乾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这首诗表达了在干旱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雨水的渴望和忧虑。园丁担心旱情影响葵菜和菫菜,农民则忧心禾苗和豆类的生长。而我心中最忧虑的是松树和竹子。松树干枯,竹子焦黄,这些景象让我心中忧虑不已。为了滋润它们,我洒水浇灌,甚至让我仆人去汲水。忽然,东边的乌云聚集,凉爽的细雨不时降下。雨水就像洗净了脸上的污垢,像是头发得到了滋润。千百根树枝吸收细雨,万片叶子在雨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千日的灌溉,仍不及一场及时的细雨。由此我明白,管理生灵与滋养草木并无二致。因此,圣人和贤者也应同心协力,共同点亮生命之烛。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内容丰富、直白易懂而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抒情诗,也有讽刺诗,尤其以《琵琶行》《长恨歌》最为人知。
《喜雨》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农业经济发展,但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困扰。诗中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旱灾的忧虑以及对雨水的渴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及对生命的珍视。
《喜雨》是一首以雨为主题的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于干旱的忧虑与期待。开篇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群对旱灾的不同忧虑,进而引出对于松竹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切关怀。诗中提到的“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生动地描绘了在缺水情况下,园丁为植物浇水的辛劳与不易。
随着油云的出现,雨水的降临让人倍感欣慰,诗人通过“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雨水滋润大地的美好。接着,诗中通过“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的对比,强调了及时雨的珍贵与重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生命生长的深刻理解。
最后,由“宰生灵”引申到“圣与贤”,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人事的哲理思考,呼唤人们同心协力,珍惜生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白居易的博大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强调及时雨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诗中提到的“松竹”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
C. 美丽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雨水的什么态度?
A. 忽视
B. 渴望
C. 恨恶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A. 细雨更重要
B. 阳光更重要
C. 灌溉无效
答案: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