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浅字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浅字》

时间: 2025-04-23 19:14:22

诗句

吾师继微言,赞述在坟典。

寸禄聊自资,平生宦情鲜。

逶迟东州路,春草深复浅。

日远夫子门,中心曷由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4:22

原文展示: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浅字
作者: 刘太冲 〔唐代〕

吾师继微言,赞述在坟典。
寸禄聊自资,平生宦情鲜。
逶迟东州路,春草深复浅。
日远夫子门,中心曷由展。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师继承了微言大义,赞美和述说的内容都在古籍典籍之中。
虽然我微薄的俸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我一生的仕途情怀却很少。
沿着曲折的东州之路,春天的草深深而又浅浅。
日落时分,离老师的门越来越远,我的心中又如何能够展现我的志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言:微小的言词,通常指深奥的道理。
  • 坟典:古代的经典文献。
  • 寸禄:微薄的俸禄。
  • 宦情:对仕途的情感或追求。
  • 逶迟:曲折、缓慢的样子。
  • 夫子:尊称老师或先师。

典故解析:

  • 坟典:指古代的经典文献,通常是儒家经典,代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夫子门:指孔子的门庭,象征着学术和道德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太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词的清新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赴东府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诗中对古典文化的敬重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相结合,反映出唐代知识分子的心态。


诗歌鉴赏: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浅字》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友人即将启程的渴望与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展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诗的开头提到“吾师继微言”,展现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与对传统文化的承袭。随后的“寸禄聊自资,平生宦情鲜”则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失落,尽管有微薄的收入,却难以满足内心的追求。

诗中“逶迟东州路,春草深复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草的繁茂与稀疏象征着人生的希望与失落。最后一句“日远夫子门,中心曷由展”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焦虑,离开了老师的门庭,理想与追求似乎也随之远去。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蕴含了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显示了唐代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师继微言:我老师承接了微小的言辞,意思是老师继承了深奥的道理。
  2. 赞述在坟典:老师的赞美和叙述都出现在经典文献中,显示出文化的传承。
  3. 寸禄聊自资:我微薄的俸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反映出诗人经济上的拮据。
  4. 平生宦情鲜:我一生对仕途的追求很少,暗示对仕途的失望。
  5. 逶迟东州路:沿着曲折的东州之路,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坎坷。
  6. 春草深复浅:春天的草地有深有浅,象征着人生的希望与失落交替。
  7. 日远夫子门:日渐远离老师的门庭,表现出对理想的失落。
  8. 中心曷由展:内心的志向如何能够展现,表达了诗人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深复浅”,形成对照和节奏感。
  • 比喻:春草象征人生的起伏,富有哲理。
  • 象征:夫子门象征着理想与学问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仕途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通过对春草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表现出知识分子的情感基调和对文化的敬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命、希望与变化。
  • 夫子门:象征学术与道德的追求,承载着诗人的理想与向往。
  • 东州路:象征人生的旅途,曲折而艰辛。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春草的意象承载着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希望,而夫子门则象征着智慧与理想的追求,表明诗人内心对知识与道德的渴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寸禄”指的是: A. 丰厚的俸禄
    B. 微薄的俸禄
    C. 无俸禄
    D. 高额的收入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夫子门”象征着的追求。

  3. 判断题:诗人对仕途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学术;道德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忧思。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主题不同,但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人对理想与未来的向往。

粗略解读:

《春望》以国家的动荡映衬个人的失落,而《登鹳雀楼》则通过高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的抱负与理想,均表现出唐代诗人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文学研究》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唐代诗词的背景、风格与艺术特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侍读常尚书绝句六首 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 马上口占 陪诸先辈题名登春台臞轩即席次故相陈魏公韵 醉乡六言二首 其一 病中杂兴 其九 水调歌头 山茶 沁园春(答陈上舍应祥)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社会主义制度 魂胆 改过自新 文章经济 虫字旁的字 角技 肉莣蔻 包含语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皇的成语 奏弹 儿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洪钟大吕 驷马莫追 单耳刀的字 事不有余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