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42:44
滔滔不持戒,
兀兀不坐禅。
酽茶三两椀,
意在钁头边。
整首诗的意思是:心中烦躁不宁,无法遵守戒律,坐不下心来打坐修行。只喝几杯浓茶,心思却仍然在打坐时的钁头(指刀刃)边缘。
慧寂,唐代高僧,禅宗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多反映禅宗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他的作品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作于慧寂修行时期,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面临的内心挣扎与对戒律的思考。社会背景下,佛教在唐代盛行,许多僧人参与到禅宗的修行中,探讨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纠结与不安。开篇的“滔滔不持戒”即展示了一个修行者在内心的挣扎,尽管身为一名僧人,但内心却被纷乱的思绪所困扰,无法完全遵循戒律。接下来的“兀兀不坐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矛盾,表明作者虽然身处静坐的环境,却无法真正做到心无杂念,反映出修行的艰难。
“酽茶三两椀”则引入了生活的细节,浓茶象征着作者对此刻的放纵与安慰。最后一句“意在钁头边”则暗示了对生命和修行的深刻思考,像刀刃一样的边缘,象征着人生的脆弱与无常,让人不禁思考该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修行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思考价值。
整首诗探讨了内心的挣扎与对修行的反思,表达了人在生活中的烦恼与对心灵宁静的渴望。通过对日常细节的描写,彰显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内涵。
诗中“滔滔”主要形容什么?
“兀兀不坐禅”中“兀兀”最接近的意思是?
“意在钁头边”所传达的意象是?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