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35
原文展示:
疏竹萧萧正雨声,眼中日影又还晴。钩窗燕坐夏将半,荷叶已香湖水清。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竹林中,雨声沙沙作响,眼前刚刚还是雨后的日影,转眼间天空又放晴了。坐在窗边,夏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湖水清澈,荷叶已经散发着香气。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和谐统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夏日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景象,通过“疏竹萧萧正雨声”和“眼中日影又还晴”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诗中的“钩窗燕坐夏将半”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闲适状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最后,“荷叶已香湖水清”则进一步以荷花的香气和湖水的清澈,来象征夏日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夏日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雨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疏竹萧萧正雨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竹林 B. 夏天的竹林 C. 秋天的竹林 D. 冬天的竹林
诗中“眼中日影又还晴”表现了什么? A. 天气的迅速转变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宁静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荷叶已香湖水清”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宁静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