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5:14
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
作者:辛弃疾 〔宋代〕
葛巾自向沧浪濯。朝来洒酒那堪著。
高树莫鸣蝉。晚凉秋水眠。
竹床能几尺。上有华胥国。
山上咽飞泉。梦中琴断弦。
这首词描述了作者在沧浪水边洗净葛巾的情景。早上洒下的酒,实在难以再沾染。高树上的蝉声不再鸣叫,夜晚的凉风中,秋水静静地入眠。竹床不过几尺,梦中飘浮着华胥国的幻影。山间泉水轻轻流淌,梦中却听见琴弦断裂的声响。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而激昂,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辛弃疾中年后,正处于南宋风雨飘摇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此词以“葛巾自向沧浪濯”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作者在早晨的阳光下,沐浴在秋水的宁静中,虽有洒酒的欢快,但内心却难以平静。高树上的蝉声不再鸣唱,似乎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晚凉的秋水让人心生惆怅,仿佛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竹床能几尺,上有华胥国”的意象,更是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华胥国象征着一个梦境般的理想国度,而“山上咽飞泉”和“梦中琴断弦”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失去的哀伤。整首词在清淡中透出一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感慨,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葛巾自向沧浪濯”中“沧浪”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华胥国”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