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2:51
青玉案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
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灯光像豆子一样微亮。我占卜了今晚的好事。酒饮罢,歌声停,人们散去。琵琶轻轻放下,低声的言语轻颤着,烛光熄灭后我们相拥而坐。她的身子依偎在我身边,情意何其深厚。轻轻地怜惜,唇边留恋。雨过天晴,云儿散去,她的眉头微微皱起。只愁她在明亮的月光下,那人是否知道我的心情。请让我在这柔情中沉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融入了宋代诗词常见的“良夜”、“琵琶”等意象,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雅致和情感。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工于词,风格婉约而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离别,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
创作背景
《青玉案》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士人生活富裕,文人雅士常聚会吟唱,诗词成为交际的重要形式。此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交风貌与情感世界。
《青玉案》以细腻的情感和形象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温柔的夜晚场景。开篇通过“良夜灯光簇如豆”设定了一个浪漫的氛围,灯光的微弱与温暖暗示着私密的情感交融。接着,词人以占卜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对未来的希冀为后续情节增添了期待感。
随着酒宴的结束,歌声的停歇,情感逐渐升温。琵琶的轻放和低声的交谈,传达了一种亲密的交流。在“玉体偎人情何厚”一句中,作者运用了“玉体”这一形象,既是对女子体态的赞美,也是情感的深厚象征。词中“轻惜轻怜”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温柔的爱意,表现了对爱人的珍惜。
然而,随着“雨散云收”,夜晚的宁静被忧虑所打破,女子的眉头轻皱,暗示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最后一句“把我来僝僽”则充满了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美好夜晚的温柔与脆弱,体现了周邦彦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夜晚的柔情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展开,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未来的不安,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中所经历的甜蜜与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良夜灯光簇如豆”意指什么?
填空题: “雨散云收眉儿皱”中,指的是__。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完全无忧的态度。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