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7:48
一阵飞帆破碧烟,
儿郎惊饵理弓弦。
舟中自信娄师德,
海上谁知鲁仲连。
初谓悠扬真贼舰,
后闻欸乃是渔船。
人生漂泊多磨折,
何日山林清昼眠。
一阵帆船划破了碧蓝的烟雾,
小伙子们惊慌忙着理好鱼饵和弓弦。
在船上的我自信如娄师德,
但在海上又有谁知道鲁仲连呢?
最初我以为那悠扬的声音是敌舰,
后来才听到是渔船的欸乃声。
人生漂泊多有磨难,
何时才能在山林中安静地睡个午觉呢?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忠贞不屈著称。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后被俘,最终为国捐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危难、外敌入侵,文天祥作为抗元的志士,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漂泊生活的感慨。
《渔舟》是一首表现漂泊与归属感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渔船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部分,"一阵飞帆破碧烟"描绘了海上渔船的生动场景,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微风拂面,波光荡漾。接着,"儿郎惊饵理弓弦"则表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渔民们忙碌而专注,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诗中提到的“娄师德”和“鲁仲连”,不仅仅是历史人物的引用,更是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自省与反思。两者的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后半部分则转向人生的哲学思考,“人生漂泊多磨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渴望归隐山林、过上宁静生活的理想。这种情感在结尾的“何日山林清昼眠”中达到了顶峰,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渔舟生活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兼具现实与理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舟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娄师德”代表了什么?
A. 忍耐
B. 勇气与智谋
C. 归隐
D. 忠诚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继续漂泊
B. 回归宁静生活
C. 成为英雄
D. 追求财富
诗中提到的“飞帆”象征什么?
A. 速度与生机
B. 安静与悠闲
C. 战争与冲突
D. 历史的沉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行路难》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文天祥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感慨与对家国的忠诚,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更为洒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