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时间: 2025-05-06 15:49:01

诗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49:01

原文展示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白话文翻译

梅子留下的酸味在口中 linger ,芭蕉的绿色透过窗纱映入室内。白天漫长,刚刚睡醒却没有心思,悠闲地看着孩子们在抓取柳花。

注释

  • 梅子:指梅子,夏季时节的水果,酸甜可口。
  • 软齿牙:形容口腔的感觉,吃梅子时会感到酸。
  • 芭蕉:一种植物,绿叶繁茂。
  • 窗纱:窗户上的纱窗,透光。
  • 日长:指夏天白昼时间长。
  • 无情思:没有心情、没有思绪。
  • 儿童:小孩。
  • 柳花:柳树的花,象征轻盈和春天的活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梅子、芭蕉、儿童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乡村闲居的时光,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展现了杨万里在初夏午后的惬意生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子的酸味和芭蕉的翠绿,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夏日环境中。作者通过梅子和芭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而“软齿牙”的细腻描写则让人感受到味觉的愉悦。

接下来的两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则转向了一个更为悠闲的状态。白天漫长,午睡后醒来,心中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念头,只有一种悠闲和淡然。看着孩子们在捕捉柳花,似乎时间在这一刻静止,生活的简单与快乐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梅子留酸软齿牙”:梅子的酸味残留在嘴里,表现了夏季的气息。
    • 第二联“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通过窗纱洒入室内,增添了生机与色彩。
    • 第三联“日长睡起无情思”:长日午睡后醒来,心中却无所思,表现了一种悠闲。
    • 第四联“闲看儿童捉柳花”:闲适地观看儿童在捕捉柳花,体现了生活中的乐趣与纯真。
  • 修辞手法

    • 对比:梅子的酸味与儿童的天真形成对比,突显生活的多样性。
    • 意象:梅子、芭蕉、儿童和柳花构成了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夏日的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强调了闲适与简单的幸福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梅子:象征着夏天,代表了自然的恩赐。
  • 芭蕉: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生机。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快乐,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柳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轻盈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子”给人的感觉是: A. 甜的
    B. 酸的
    C. 苦的
    D. 咸的

  2. 诗中描绘的“儿童捉柳花”主要表现了: A. 孩子的顽皮
    B. 孩子的快乐
    C. 孩子的无知
    D. 孩子的悲伤

  3. “日长”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自然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意境的深邃与哲理的思考,而杨万里则强调生活的细腻与轻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个性和创作思路。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张代州词 喜迁莺 贺人生第三子 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六案 喜迁莺 别内 归潜志卷四 梅花引 中州乐府 迎神词 杂感诗 其二 杂感诗 其一 暑夜待风忽至 雁来红 题画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鼓 韋字旁的字 憎命 饮浆 原详 口头禅 一语中人 臼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宿世冤家 禾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玉楼金殿 一眨巴眼 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