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7:02
送张无梦归天台
作者: 查道 〔宋代〕
台岳幽人兴不凡,
携筇相别欸柴关。
高情共乐皇风远,
真气潜通浩劫间。
绿绮静闻沉俗格,
榴花深引渍童颜。
再听玄旨知何日,
时望片云归故山。
诗歌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张无梦在天台山的别离之情。张无梦是一位幽静高雅的人,携着竹杖与他告别。两人高情远志,共享着浩大的气象,仿佛能与天上的风相通。那悠扬的乐声在山间回响,似乎能洗净尘世的喧嚣。远处的榴花盛开,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仿佛能让人青春永驻。再听那深奥的道理,不知何时能再相聚,只能寄望于那片浮云,愿它带我回到故乡的山水之间。
作者介绍:查道,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体现出浓厚的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天台山为道教名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以天台山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张无梦的离别场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思。诗的开头便通过“台岳幽人”点出了张无梦的身份,给人一种高洁不凡的印象。接着,作者用“携筇相别欸柴关”描绘了离别的情景,简单而有力,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一刻的沉重与不舍。
在诗的第二联中,“高情共乐皇风远,真气潜通浩劫间”,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两人之间的精神共鸣。皇风与真气的结合,暗示着一种与自然和宇宙相通的理想境界,反映出道教强调的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思想。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绿绮静闻沉俗格”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榴花深引渍童颜”则以鲜活的形象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生命的延续。最后几句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反思,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远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道教的思想精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携筇”指的是什么?
a) 书本
b) 竹杖
c) 画笔
诗人通过“榴花”表达了什么?
a) 哀伤
b) 青春与美好
c) 道德
“再听玄旨知何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吗?
a) 是
b) 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