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史十首 王猛

《读史十首 王猛》

时间: 2025-05-02 12:39:33

诗句

军门被褐异隆中,抱策归秦竟事戎。

犹喜遗言真有识,不教胡马向江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33

原文展示:

读史十首 王猛
作者:高启 〔明代〕

军门被褐异隆中,
抱策归秦竟事戎。
犹喜遗言真有识,
不教胡马向江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军营中,身着粗布衣服的王猛与隆中相似,
他手握策马归向秦国,最终参与了战争。
我依然感到欣慰的是,他的遗言确实有深刻的见解,
不允许胡人的马向江东奔驰。

注释:

字词注释:

  • 军门:军营或军政机构。
  • 被褐:身穿粗布衣服,指简朴的生活。
  • 隆中: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形容隐士之风。
  • 抱策:手握马鞭,指骑马出征。
  • 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历史上多为吴国的地盘。

典故解析:

  • 王猛:东晋时期的名士,以其智慧和才能受到重视。
  • 隆中对:诸葛亮的著名谋略,反映了深思熟虑的政治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著名诗人,字季和,号浩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作品多以抒发豪情壮志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当时国家面临外敌侵扰,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励后人,反映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王猛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和深刻见解。诗中的“军门被褐异隆中”,不仅描绘了王猛的简朴生活,也暗示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思熟虑。而“抱策归秦竟事戎”则生动地表现了王猛投身战斗的决心与勇气。

从情感上看,诗人对王猛的崇敬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犹喜遗言真有识”一句则表达了对智者言论的重视,强调了历史智慧对现实的启示。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向江东”更是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疆域和民族尊严的捍卫之情,令人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尽管字数不多,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军门被褐异隆中:描绘王猛身处军营,虽然穿着朴素,但与隐士诸葛亮在隆中时的情形相似,暗示其深厚的军事才能。
  • 抱策归秦竟事戎:王猛手握策马回归秦国,参与战争,体现出他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决心。
  • 犹喜遗言真有识:对王猛留下的智者言论表示赞赏,认为其见解超脱而深刻。
  • 不教胡马向江东: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敌人侵犯的坚定抵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王猛的身份与隆中隐士相提并论,显示其隐士气质与军事才能的结合。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王猛的敬仰,反映出爱国情怀和对历史智慧的重视,意在警醒后人应时刻铭记历史教训,捍卫国家利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军门:象征战争与国家的安全。
  • 被褐:代表简朴与高尚的品德。
  • 胡马:象征外敌,反映出对国家疆域的捍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猛的形象在诗中用哪种服饰描绘?
    A) 华丽的战袍
    B) 粗布衣服
    C) 书生衣裳
    D) 盔甲

  2. 诗中提到的“江东”指的是哪个地区?
    A) 长江以西
    B) 长江以东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答案

  1. B) 粗布衣服
  2. B) 长江以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高启的《读史十首 王猛》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高启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品德与智慧,而杜甫则是通过个人的苦痛来反映国家的动荡。两者都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历史人物与诗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轩画枯木怪石 车浮〈并序〉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扬州五咏 平山堂〈欧阳永叔所建。〉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宿迁项羽庙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病后白发 种药苗二首 送琳长 次子瞻夜字韵作中秋对月二篇一以赠王郎二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歺字旁的字 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败开头的成语 跷趹 退役 包含转的成语 脚踢拳打 三吐三握 潜心笃志 包含嫂的词语有哪些 省闱 深藏远遁 马字旁的字 死搬硬套 肀字旁的字 齐备 韦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包含室的词语有哪些 边尘不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