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6:33
十月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十月气候变,园林霜叶黄。
余粮栖下亩,宿霭罩寒塘。
十月的天气开始变化,园中的树叶因霜冻而变黄。
剩余的粮食在田间栖息,晨雾笼罩着寒冷的池塘。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霜叶”和“寒塘”描绘了深秋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农耕文化中对四季变迁的敏感。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升,号北海,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作品常体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季,反映了农民在丰收后的闲暇时光,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及对生活的哲思。
姜特立的《十月》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秋的自然景象和农田的宁静。首句“十月气候变”直接引入主题,展示了季节的转变。而后“园林霜叶黄”则通过色彩的对比,使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苍凉。诗中“余粮栖下亩”不仅体现了农民的自给自足,也暗含了丰收后的安宁。而“宿霭罩寒塘”一句,则通过对“宿霭”的描写,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寒意,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寒冷和内心的沉思。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测试:
诗中“十月气候变”表达了什么?
“宿霭罩寒塘”中的“宿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姜特立的《十月》与杜甫的《秋兴八首》都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但姜特立更侧重于宁静的田园生活,而杜甫则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