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5:42
子夜歌·三十七岁写容
作者: 马叙伦
记平生读书试剑,戛戛耻居人后。
论怀抱乘风何日,鞘里宝剑消瘦。
文采斗鸡,才华试鼠,空向通天奏。
对悠悠如水韶光,弹指四十五十,怕无闻否。
昨宵试灯前刷鬓,且喜绿丝依旧。
难抑豪情,偏无媚骨,无分久升斗。
拥书城画苑,清闲随时消瘦。
抬眼滔滔,未知谁是,聊进金尊酒。
待扶头燕市悲歌,去寻屠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个人理想和成就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回忆起自己一生的读书与修炼,感到羞愧不愿落后于他人。心中怀抱理想却不知何时能如愿以偿,感叹自己手中所持的宝剑已经消瘦。文学才华与生活的竞争让他感到无奈,时光如水流逝,四十岁以后是否会被人遗忘也让他感到忧虑。昨天晚上在灯下整理鬓发,欣慰的是自己仍然保持着年轻的气息,尽管内心难以抑制豪情,却也没有迎合世俗的娇媚。诗人沉浸于书画之中,过着清闲的生活,却也感到身体逐渐消瘦。抬眼望去,依旧不知道谁是志同道合的人,只得举杯畅饮。期待在燕市中唱悲歌,再去寻找那些屠狗的身影。
作者介绍:马叙伦(1882年-1940年),字子华,号雪山,浙江人。近代诗人、书法家,曾任教于多所学堂,致力于诗歌创作与推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在作者三十七岁时创作,正值其人生与事业的关键时刻。诗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成就的反思。
这首《子夜歌·三十七岁写容》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成就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记平生读书试剑”引入,表现了诗人从年轻时便渴望成才和出人头地的心情。接着,通过“论怀抱乘风何日,鞘里宝剑消瘦”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暗示其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尤其是在四十岁之后对被人遗忘的担忧,显示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诗人在灯下整理鬓发时的自我审视,既有对岁月的感慨,也有对自我的肯定,尽管时光流逝,自己仍然保持着年轻的气息。
最后,诗人以“待扶头燕市悲歌,去寻屠狗”作结,带有一丝幽默与自嘲,既期望在繁华的市井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期待。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深刻反思与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马叙伦的《子夜歌·三十七岁写容》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鞘里宝剑消瘦”中的“宝剑”指的是什么?
本诗中提到的“绿丝”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