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八翁十首

《八翁十首》

时间: 2025-05-07 23:01:59

诗句

褒斜谷口卧龙翁,遍圆身世戒身同。

不应三顾逢先主,至今千载慕冥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1:59

原文展示:

褒斜谷口卧龙翁,遍圆身世戒身同。不应三顾逢先主,至今千载慕冥鸿。

白话文翻译:

在褒斜谷口有一位隐居的老者,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告诫自己要与世无争。他不应因为三次拜访而遇到先主,至今千年仍有人仰慕他如高飞的鸿雁。

注释:

  • 褒斜谷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 卧龙翁:指诸葛亮,因其隐居时被称为“卧龙”。
  • 遍圆身世:指诸葛亮一生经历丰富,圆满。
  • 戒身同:告诫自己要与世无争。
  • 不应三顾逢先主:指诸葛亮不应刘备三次拜访而出山。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高人。

典故解析:

  • 三顾逢先主: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求他出山辅佐,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志向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志向的赞美。诗中“卧龙翁”一词,既是对诸葛亮的尊称,也暗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遍圆身世戒身同”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告诫,强调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不应三顾逢先主”一句,既是对诸葛亮出山的历史事实的回顾,也是对其隐逸生活的遗憾。最后一句“至今千载慕冥鸿”,则表达了对诸葛亮高洁志向的永恒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志向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褒斜谷口卧龙翁:褒斜谷口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卧龙翁是对诸葛亮的尊称,暗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2. 遍圆身世戒身同:诸葛亮一生经历丰富,圆满,但他告诫自己要与世无争。
  3. 不应三顾逢先主:诸葛亮不应刘备三次拜访而出山,这是对历史事实的回顾。
  4. 至今千载慕冥鸿:至今千年仍有人仰慕他如高飞的鸿雁,表达了对诸葛亮高洁志向的永恒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卧龙翁”比喻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冥鸿”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高人。
  • 对仗:“遍圆身世戒身同”中的“遍圆”与“戒身”形成对仗,强调了诸葛亮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志向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志向的赞美。

意象分析:

  • 卧龙翁:诸葛亮的尊称,暗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高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卧龙翁”指的是谁? A. 诸葛亮 B. 刘备 C. 曹操 D. 孙权

  2. “不应三顾逢先主”中的“三顾”指的是什么? A. 诸葛亮三次拜访刘备 B.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C. 曹操三次拜访诸葛亮 D. 孙权三次拜访诸葛亮

  3. “至今千载慕冥鸿”中的“冥鸿”比喻什么? A. 高远的志向 B. 隐逸的高人 C. 高飞的鸿雁 D. 以上都是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陆游《书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张载《八翁十首》:两首诗都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而张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宋诗纪事》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风沙 点心山 家人子辈往石湖检校暮归 霜后纪园中草木十二绝 再题白傅诗 清平乐 咏河市歌者 明日至邻水又雨 两头纤纤 题南塘客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灞桥 校短推长 高下在手 天公不做美 刮目相看 羊质虎皮 广字头的字 包含槐的词语有哪些 儒先 丰功懋烈 回肠结气 鞞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