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遣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

《遣晁公昂按行濒江营垒》

时间: 2025-05-02 19:56:08

诗句

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

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

天威本自无多杀,万一征和属此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6:08

原文展示:

他日传烽望夕烟,重来老更负戎旃。
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辞数数然。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
天威本自无多杀,万一征和属此年。

白话文翻译:

将来的某一天,烽火台上传来信号,我遥望着晚霞中的烟雾,想到再次归来时年事已高,依然要承担戎马之责。我所说的不过是平常之事,王业的事务又怎能轻言放弃呢?运送粮草并不需要劳苦的木马,摧毁敌军的锋芒或许还需要战船。天子的威德本无多杀之意,若能征和,正是这一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烽望:烽火台上望见的信号,传递信息的工具。
  • 戎旃:戎马之责,指军事责任。
  • 平平耳: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所言无足轻重。
  • 转饷:运送粮草。
  • 木马:指木制的运输工具。
  • 摧锋:击破敌军的锋线。
  • 天威:君主的威严。
  • 征和:征讨与和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烽火”是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信号,常用于战争时期的警报。通过烽火传递的消息,能迅速传遍各地,反映了战争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梦得,号惟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生于1077年,卒于1138年。叶梦得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政治经历著称,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事纷繁,战乱频发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未来战争的思考,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烽火”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战火纷飞的背景中,诗人通过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责任的感慨。开头的“他日传烽望夕烟”渗透着一种无奈与忧虑,暗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紧接着,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言论的平淡无奇,然而对国家的担忧却是深沉而热切的。

“转饷未应劳木马,摧锋犹或要戈船。”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军事后勤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粮草的运输和战斗的准备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诗中流露出一种对战争本质的反思,尽管“天威”不在于多杀,但征讨与和谈的抉择却是一个国家领导者的重大责任。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对战争的沉痛感慨,又不乏对未来和平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他日传烽望夕烟”——未来某天,烽火传递消息,远望到晚霞中的烟雾,表现了对战争的期待与忧虑。
  2. “重来老更负戎旃”——再次归来时,年事已高,依然要承担军事责任,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3. “我言固自平平耳”——自谦之辞,表明自己所言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国家的忧虑是真实的。
  4. “王事那辞数数然”——对国家事务的重视,表明即使艰难也不能轻言放弃。
  5. “转饷未应劳木马”——粮草运输并不需要过多的劳苦,反映了对后勤的思考。
  6. “摧锋犹或要戈船”——打破敌军的锋线或许需要战船,强调战争的复杂性。
  7. “天威本自无多杀”——君主的威严不在于多杀,反映了对统治智慧的思考。
  8. “万一征和属此年”——希望这一年能够迎来和平,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烽火”比喻战争的信号,寓意深刻。
  • 排比:句子结构的重复,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未来战争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表现出对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战争,传递危机与警报。
  • 夕烟:烘托出战争的惨烈与不安。
  • 戎旃:象征军事责任与战争。
  • 天威:象征君主的威严与治理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烽火”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农田
    • D. 生活
  2. 诗人对“王事”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放弃
    • C. 重视
    • D. 不关心
  3. 诗中提到的“转饷”指的是什么?

    • A. 农作物
    • B. 运输粮草
    • C. 休息
    • D. 训练士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个人责任,展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怀;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历史感叹,传达出对英雄的向往与对时局的无奈,两者在情感深度与历史感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叶梦得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方壶自咏 秋兴 好事近·天宇绿无云 满庭芳·云绕花屏 中秋月五首 陋居五咏 其五 月台 访杨湖州 中秋月五首 途中再咏金陵 秋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弄斤操斧 叨陪末座 略窥一斑 一席之地 八字旁的字 了结尾的成语 动循矩法 豸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兀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饥肠雷动 车把式 鸟事 环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