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1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11:33
作者:邵亨贞 〔元代〕
遍乾坤好山无数,古来高隐能几。
相逢尽道林泉胜,无柰利名朝市。
青嶂里。望曲径深门,彷佛柴桑里。
先生傲世。任短褐长,清琴烛酒,占断晋风致。
疏林下,别有谈玄尘尾。
清风长满窗几。
门剥啄何须问,应是采芝仙子。
谁可比。已不减当时鸡犬空中起。
留连晚计。尽穴石藏书,锄云种玉,千古有灵气。
遍布天下的美山无数,自古以来能隐居的高人又有多少呢?
相遇时大家都说山林水泉胜过世俗繁华,无奈对名利的追逐却无处不在。
在青翠的山峦中,望着曲折的小径和深邃的门,仿佛置身于柴桑的山水之间。
先生高傲地超然于世,任凭穿着短褐的他,清琴、烛酒占尽了晋代的风雅。
在疏林之下,另有一番谈论玄学的尘世情景。
清风吹拂,窗边长满了青翠的草木。
门前的啄木鸟不必再询问,应该是采芝的仙子。
谁能与之相比?已经不比当年那鸡犬相闻的悠闲。
留恋于黄昏的安排,尽情藏书于山洞,锄云种玉,千古都充满灵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邵亨贞隐居山林之际,受到王德琏山居图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 disdain。
《摸鱼子 题王德琏山居图》是一首描绘山水隐居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首句“遍乾坤好山无数”,开篇即以宽广的视野展示了自然的美好,紧接着又提到古代隐士的稀少,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中多次提到“青嶂”、“柴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令人神往。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山中小径、深门,展现出隐士的生活情境,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快乐和风雅并不在于世俗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最后几句“尽穴石藏书,锄云种玉”,则是对隐士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表达,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拒绝,强调了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嶂”指的是什么?
A. 人间繁华
B. 青翠的山峦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B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A. 追逐
B. 赞美
C. 拒绝
答案:C
诗中提到的“采芝仙子”象征着什么?
A. 文人的生活
B. 隐士的生活
C. 世俗的繁华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