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5:28
换巢鸾凤 张东园送洋鸡一只赋此报之
作者:厉鹗 〔清代〕
一讯槎风。有双栖锦羽,携取筠笼。
抱时春屿里,啼处晓波东。
洪桃花下几回逢。乍呼小名,朱朱未通。
瑶窗远,想误却汜人同梦。珍重。
谁乞种。持比汝南,噤㾕神偏耸。
帻染蛮砂,尾捎蜃雨,特地移窠分送。
我已无心舞秋宵,负雏看啄苔阶缝。
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
这是一则风传的消息。那双栖息的锦羽鸟,被我装在竹笼中。
在春天的小岛上,啼叫声在清晨的波浪东边传来。
在桃花树下,我与它几次相逢。偶尔呼唤它的小名,朱朱却未曾回应。
瑶窗遥远,想必是误了那汜水人同梦。珍重这只鸟。
谁来乞求种子?握着这比汝南的种子,神秘的虫子偏偏在这里爬动。
帽子染上了蛮砂,尾巴带着蜃雨,特意将窝迁走分送。
我已无心在秋夜里舞蹈,只想看着小鸟啄食苔藓的缝隙。
依靠丹青的画笔,呼唤梅家为它描绘飞翔的姿态。
本诗中涉及的“朱朱未通”可以理解为鸟儿尚未熟悉环境,象征着初生的生命和成长的过程。“瑶窗远”则可能暗指心灵的距离与情感的遥远,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思念的情感。
作者介绍:厉鹗,清代著名诗人,以工整的律诗和丰富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和哲思。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鸟儿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美好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此诗通过描绘鸟儿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一讯槎风”,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接着用“有双栖锦羽”形象地描绘出鸟儿色彩斑斓的形象,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中“洪桃花下几回逢”一语,既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诗人对鸟儿的珍视与期待,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情感。结尾处“凭丹青,唤梅家写伊飞动”,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命的赞美,在画中寄托了对小鸟自由飞翔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对成长与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锦羽”是指什么?
“朱朱未通”暗示了什么?
诗中“瑶窗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与《换巢鸾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春江花月夜》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鸟鸣涧》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自我追求与思考。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换巢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