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49
赠虚己 王禹偁 〔宋代〕
溪边幽树好烟霞,别後春风几度花。 梦忆一岩红薜荔,心轻三事紫袈裟。 禅机悟了身无着,诗句高来鬓有华。 不还苏州韦应物,昼公篇什向谁夸。
溪边幽静的树木在烟霞中显得格外美好,分别后的春风又吹开了几度花。 梦中回忆起那红色的薜荔,心中对三件紫袈裟的事情感到轻松。 领悟了禅机的我,感觉身体无所依托,诗句却越来越高,鬓发也渐渐有了白发。 不再回到苏州,像韦应物那样,昼公的诗篇要向谁夸耀呢?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是赠给虚己的,虚己是一位僧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对诗歌创作的自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王禹偁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心情郁闷,转向佛教寻求精神慰藉。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禅理的领悟,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这首诗以溪边幽树、烟霞、春风、花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意境。通过对梦中薜荔的回忆和对紫袈裟的轻松心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诗中“禅机悟了身无着”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感觉身体无所依托,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而“诗句高来鬓有华”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即使鬓发渐白,诗句却越来越高,显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通过对韦应物和昼公的提及,表达了诗人不再追求世俗的荣誉,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诗歌艺术的卓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精神自由和诗歌艺术的卓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禅理的领悟,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通过对诗歌创作的自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梦忆一岩红薜荔”中的“薜荔”象征什么? A. 隐逸和超脱 B. 世俗和荣誉 C. 自然和宁静 D. 佛教和修行
诗中“禅机悟了身无着”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执着 B. 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C. 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D. 对佛教的修行
诗中“诗句高来鬓有华”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执着 B. 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C. 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D. 对佛教的修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