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3:42
兴势观
和凝 〔唐代〕
山名兴势镇梁洋,
俨有真风福此方。
瘦柏握盘笼殿紫,
灵泉澄洁浸花香。
暂游颇爱闲人少,
久住翻嫌白日忙。
只向五千文字内,
愿成金骨住仙乡。
这座山叫兴势,位于梁洋镇,
确实有着真实的风光和福气。
瘦瘦的柏树盘绕着紫色的殿堂,
灵泉清澈,浸润着花香。
短暂的游玩,让我喜爱这里闲人稀少,
长久居住却又觉得白天太忙碌。
我只想在五千字的文字中,
愿意化作金骨,居住在这仙乡。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金骨”一词可以引申为对高洁志向和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对人世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隐逸与超脱的生活理想。
和凝,唐代诗人,字季良,号璞玉,生于晚唐,风格以清丽见长。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本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志,和凝在此诗中描绘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他追求宁静生活的渴望。
《兴势观》充分展现了和凝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沉思。诗中描绘的兴势山,不只是自然的景观,更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开篇以“山名兴势镇梁洋”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和依恋。接下来的描写中,瘦柏和灵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幽静。
“暂游颇爱闲人少,久住翻嫌白日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短暂的游玩让他感到愉悦,可是长久的生活却又让他感到烦躁。这种心态在很多文人心中都有体现,诗人通过短暂的游历来体验宁静,但现实生活的忙碌又让他感受到无奈。
最后两句“只向五千文字内,愿成金骨住仙乡”,表达了他希望在文字中留下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渴望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体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和凝的独特风格。
本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描绘的“瘦柏”象征什么?
“只向五千文字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灵泉”有什么特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