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雨花庵题壁

《雨花庵题壁》

时间: 2025-04-27 09:55:39

诗句

一僧一蒲团,钟动众僧坐。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

于此得清閒,胡受俗尘挫。

兴生即可游,神疲即可卧。

人生天地间,但勿作昏惰。

书此告后人,万虑庶可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39

原文展示:

雨花庵题壁
一僧一蒲团,钟动众僧坐。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
于此得清閒,胡受俗尘挫。
兴生即可游,神疲即可卧。
人生天地间,但勿作昏惰。
书此告后人,万虑庶可破。

白话文翻译:

一位僧人坐在蒲团上,钟声响起,众僧纷纷就坐。
夕阳西下,梵音在耳边回荡,松树的风声与之相合。
在这里我得到了清闲,何必去受世俗的困扰呢?
兴致来了就可以游玩,精神疲惫了就可以休息。
人生在天地之间,只要不做懒惰之事。
写下这几句话告诫后人,万千烦恼也就能化解。

注释:

  • 蒲团:指佛教中用来坐禅的垫子。
  • 梵声:佛教中的经文诵读声。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象征自然的宁静。
  • 清闲:安静、悠闲的状态。
  • 昏惰:指懒惰、无所事事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钟动众僧坐”可见于佛教寺庙的日常,钟声是召唤僧人聚集的信号。古代僧人通过念经、打坐以求内心的平静与升华,反映出修行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霁月,明代僧人,擅长诗词,常以佛教思想为主题,作品多反映出禅宗的清净与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雨花庵,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雨花庵题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禅修场景。诗的开头以“一僧一蒲团”的画面展示了修行的单纯与专注,接着通过“钟动众僧坐”,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共修氛围。诗人在日暮时分,伴随着梵声与松风的交融,感受到了一种无比的清闲与宁静。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宁静的,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不仅仅是在表达个人的修行体验,更是在劝诫后人珍惜清闲时光,避免沉迷于世俗的纷扰。最后两句直白地告诫人们,要抵制懒惰,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整体而言,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与生活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僧一蒲团:描绘出修行的简单与专注。
  2. 钟动众僧坐:展现出集体修行的氛围。
  3. 日暮经梵声:夕阳下,梵音悠扬,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4. 松风相与和:自然的声音与梵音相得益彰,体现出和谐。
  5. 于此得清閒:在此环境下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6. 胡受俗尘挫:反问世俗的困扰何必去承受。
  7. 兴生即可游,神疲即可卧:表明生活的随性与自然。
  8. 人生天地间,但勿作昏惰:劝诫人们要积极向上。
  9. 书此告后人,万虑庶可破:希望后人能从中得到启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一僧一蒲团”与“钟动众僧坐”,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松风、梵声等意象的交织,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倡导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提倡修行者应珍惜内心的宁静,避免懒惰,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团:象征修行的环境,简单而纯粹。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召唤。
  • 松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提到的“蒲团”是指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修行用的垫子
    c) 一种乐器
    答案:b

  2. 诗中“日暮经梵声”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喧闹
    b) 安静
    c) 混乱
    答案:b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世俗享乐
    b) 追求清闲与积极面对生活
    c) 追求财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与释霁月的《雨花庵题壁》,两者均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喜于春的生机,后者则强调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园席上 忆越中梅 上杜相三首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 郓州新堂 金山寺 追租 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 其二 游琅琊山 促促为物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婚正配 冤尤 蠹众木折 鬼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昭然可见 销遗 放长线钓大鱼 红柳 践墨随敌 寇虏 眇风 比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