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7:24
终日桃李蹊,春风不相识。同我二三子,承我作意力。把酒忘味著,看花了香寂。晴云散长空,旷荡无限隔。身为胡蝶梦,本自不渔色。春虫劝人归,今我诚是客。归来翻故纸,书尾见麟获。文字非我名,聊取二三策。
整天在桃李花下游玩,春风对我却毫无认知。和我一起游玩的二三好友,承接了我这份游玩的心意。把酒杯举起,竟忘了酒的味道,只顾看那花儿,香气淡淡而又寂静。晴朗的云彩在长空中飘散,旷阔的天地让我感到无尽的隔阂。我如同梦中的蝴蝶,本就不追求那绚丽的色彩。春天的虫子劝我回去,而如今我真的是个客人。回到家中翻看旧书,书的末尾见到麟的踪迹。文字并不是我的名字,聊以取乐,得出一二三的策略。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春游》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春天,诗人借春游之际,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一种超然的心境。
《春游》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孤独。开头“终日桃李蹊”,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桃李花开,万物复苏。然而,春风虽暖,却让人感到一种与自然的隔阂,诗人似乎在感叹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接着,诗人与友人共饮,醉心于花香,却又感到酒味的忘却,说明在美好景色面前,世俗的烦恼变得微不足道。诗人自比“胡蝶梦”,追求一种超然的存在,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最后,春虫的劝归,唤醒了诗人的现实意识,让他意识到自己在游玩中已如同客人,内心的归属感缺失。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对春天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体现了黄庭坚的哲思与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孤独与追求自由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桃李蹊”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诗人自比“胡蝶梦”,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黄庭坚与苏轼的春日作品,苏轼在《春宵》中更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黄庭坚则隐含孤独感,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