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3:17
《寄张宜父》
建德之国有佳人,
明珠为佩玉为衣。
去国三岁阻音徽,
所种桃李民爱之。
射阳城边春烂漫,
柳暗学宫鸟相唤。
追随裘马多少年,
独忍长饥把书卷。
读书万卷不直钱,
逐贫不去与忘年。
虎豹文章被禽缚,
何如达生自娱乐。
在建德这个地方有位美人,身佩明珠,衣着华美。离开故乡已经三年,音信全无,所种的桃李受到百姓的喜爱。射阳城边春天如花似锦,柳树阴暗的地方,学宫的鸟儿在互相叫唤。追随裘马已经多少年,独自忍受着饥饿,捧着书卷。读了万卷书却不能换来财富,追逐贫困不去,渐渐淡忘了年华。虎豹般的文章被囚禁束缚,不如顺应自然自得其乐。
这首诗通过对美人和桃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前四句用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佳人的美丽与桃李的芬芳,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乡土情怀。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诗人的个人经历,表达了他追求学问和理想的艰辛与无奈,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诗人以“虎豹文章被禽缚”来表达对自我追求的反思,认为与其追逐名利,不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快乐。这种思想在宋代士人的创作中尤为突出,黄庭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美人的思念,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美人的描绘与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知识与内心平和的追求,揭示了士人在困境中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测试:
《寄张宜父》的作者是谁?
诗中“明珠为佩玉为衣”中的“明珠”象征什么?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在哪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