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9:32
田底泥中迹尚深,折花和叶插畦心。
晚秧初捻金绒线,先种输他绿玉针。
云垄雾畴俱水响,丝风毛雨政春阴。
莫听布谷相煎急,且为提壶强满斟。
在田底的泥中,痕迹仍然很深,
我折下花和叶,插在田间的心里。
晚稻刚刚捻成金色的绒线,
早稻送来的却是翠绿的玉针。
云层和雾垄都伴随着水声,
细风和毛雨正是春天的阴霾。
不要急于听布谷鸟催促的鸣叫,
先来提壶满斟一杯酒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布谷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其鸣叫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有催促农事的意思。诗中提到布谷鸟,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急切,要珍惜当下的时光,享受生活。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秧畴》创作于农耕季节,正值插秧的时节,表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欣赏。
《秧畴》体现了杨万里对农田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开篇的“田底泥中迹尚深”让人感受到农田的生机和农民辛勤劳作的痕迹;接下来的“折花和叶插畦心”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诗中“晚秧初捻金绒线,先种输他绿玉针”描绘了两种稻秧的不同状态,体现出时间的推移与农事的变化。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云垄雾畴”、 “丝风毛雨”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春天湿润阴霾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安静而恬淡的心情。
最后两句“莫听布谷相煎急,且为提壶强满斟”更是引人深思。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催促所影响,而是应该享受当下的生活,放慢节奏,细品人生的滋味。这种恬淡的心态与对自然的亲近,正是诗人所推崇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农业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急躁生活方式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晚秧”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早稻
B. 晚稻
C. 花卉
D. 草坪
诗人劝说人们在什么情境下不必急于行动?
A. 晴天
B. 插秧
C. 下雨
D. 听布谷鸟
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A. 隐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美。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