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2:03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绿初回,红渐出。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为底关心攀又歇。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爪才修,琴罢拨。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毕竟思量春可惜。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
春天刚刚开始,花儿逐渐盛开,树木在春风中交错。我轻轻地伸手去折花,心中满是关心,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沉默无言,我便用指尖在花瓣上轻轻勾画。指甲刚刚修整完,琴声已然停止。我细细咀嚼着那丝丝的痕迹,独自一人对着东风发呆。最终,还是在思量,春天如此珍贵。想要问个明白,却只是随意地瞥向那屏障后的山隙。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珍惜和内心的惆怅。社会环境下,女性的情感与思想被压抑,诗人通过花间的场景抒发了她对自由与爱的渴望。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展现了董以宁细腻的情感与对春天的深切眷恋。全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春花间的沉思与感悟。开头的“绿初回,红渐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随着“把手轻来折”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的“无语无言”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沉默,尽管春天美好,但情感的表达却显得苍白无力。通过“自把螺纹画”,诗人用手指描绘花瓣,象征着对美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细腻体察。结尾的“毕竟思量春可惜”更是点明了对春天短暂、美好而又易逝的感慨,诗人虽身处春光中,却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惆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与细腻深情的感悟相结合,展现了董以宁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感情深度,使读者在感受春天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春天常被视为新的开始,花朵则是生命的象征,而东风代表着希望与变迁。诗人在这些意象中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绿初回,红渐出”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人通过“自把螺纹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屏山隙”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