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

时间: 2025-05-04 00:02:03

诗句

绿初回,红渐出。

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

为底关心攀又歇。

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

爪才修,琴罢拨。

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

毕竟思量春可惜。

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2:03

原文展示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绿初回,红渐出。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为底关心攀又歇。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爪才修,琴罢拨。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毕竟思量春可惜。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开始,花儿逐渐盛开,树木在春风中交错。我轻轻地伸手去折花,心中满是关心,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沉默无言,我便用指尖在花瓣上轻轻勾画。指甲刚刚修整完,琴声已然停止。我细细咀嚼着那丝丝的痕迹,独自一人对着东风发呆。最终,还是在思量,春天如此珍贵。想要问个明白,却只是随意地瞥向那屏障后的山隙。

注释

  • 绿初回:春天的绿意刚刚回归。
  • 红渐出:花朵开始绽放。
  • 把手轻来折:轻轻地伸手去折花。
  • 关心攀又歇:心中有关心,却又不知如何表达。
  • 无语无言:没有语言,只有沉默。
  • 螺纹画:用手指在花瓣上轻轻勾画,象征细腻和温柔。
  • 啮遍纤痕:细细品味那一丝丝的痕迹。
  • 屏山隙:指的是屏风和山之间的缝隙,象征着视野的局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珍惜和内心的惆怅。社会环境下,女性的情感与思想被压抑,诗人通过花间的场景抒发了她对自由与爱的渴望。

诗歌鉴赏

《苏幕遮•花间听弹指声》展现了董以宁细腻的情感与对春天的深切眷恋。全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春花间的沉思与感悟。开头的“绿初回,红渐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随着“把手轻来折”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的“无语无言”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沉默,尽管春天美好,但情感的表达却显得苍白无力。通过“自把螺纹画”,诗人用手指描绘花瓣,象征着对美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细腻体察。结尾的“毕竟思量春可惜”更是点明了对春天短暂、美好而又易逝的感慨,诗人虽身处春光中,却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惆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与细腻深情的感悟相结合,展现了董以宁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感情深度,使读者在感受春天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初回,红渐出”——春的气息逐渐回归,花朵开始绽放,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2. “树树春交,把手轻来折”——树木间春意盎然,我轻轻伸手折花,传递着对春天的珍视。
  3. “为底关心攀又歇”——心中关心却又无从表达,体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4. “无语无言,自把螺纹画”——沉默中用指尖轻轻在花瓣上刻画,象征细腻的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5. “爪才修,琴罢拨”——刚修整的指甲,琴声已然停止,这里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停滞。
  6. “啮遍纤痕,独向东风剔”——细细品味着花瓣上的痕迹,独自对着东风发呆,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7. “毕竟思量春可惜”——对春天的珍惜与惋惜,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无奈。
  8. “待问分明,瞥去屏山隙”——想要寻求答案,却只能随意瞥向远方,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自把螺纹画”比喻细腻的情感表达。
  • 拟人:春天仿佛有生命般,与诗人产生互动。
  • 对仗:整首诗中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回归与希望。
  • :代表美好与短暂的青春。
  • 东风:象征生机与变化。
  • :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文化内涵:春天常被视为新的开始,花朵则是生命的象征,而东风代表着希望与变迁。诗人在这些意象中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初回,红渐出”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诗人通过“自把螺纹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沉默与内心的细腻
    • C. 愤怒
    • D. 迷茫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屏山隙”象征着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视野的局限与迷茫
    • C. 春天的结束
    • D. 自由的追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董以宁的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观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董以宁则更倾向于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董以宁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表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游武功山用小石源主人韵 春游歌 春游石湖 春游 春游分韵得雨字 春游红梅公园 春游曲 春游 春游 春游忆武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盖头的字 警匪片 包含镇的词语有哪些 丑态毕露 含冤抱恨 单耳刀的字 连昏接晨 正本澄源 汰弃 寸字旁的字 常产 弄痴 火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喊马嘶 倚大欺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