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04
梦华疏,愁味永。急景凋年,转烛浑无影。
碧海青天心不定。漫斗婵娟,谢却梅魂冷。
雁书稀,川路迥。病骨支寒,耳厌鼍更警。
四壁鼾雷喧里静。缺月窥窗,坐对成双醒。
梦中的华美已渐稀疏,愁苦的滋味却长存心间。
急促的时光让岁月凋零,烛光摇曳,影子也无影无踪。
心中波澜起伏,如同碧海青天,难以安宁。
漫无目的地与婵娟争斗,退却了梅花的灵魂,感到一阵寒冷。
雁书稀少,河川道路迥异。病骨支撑着寒意,耳中厌倦了蝉鸣的警觉。
四周墙壁传来鼾声,喧闹中却又显得格外静谧。
缺月透过窗户,坐对成双的身影,心中独自清醒。
周岸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独具特色。
《苏幕遮 其二 雪霁对月,示云史》创作于周岸登生活的一个特定时刻,可能是在他经历了某种人生感悟或情感波动之后,借由诗歌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开头的“梦华疏,愁味永”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而又愁苦的氛围,梦的消逝让人对现实感到无奈。接下来的“急景凋年”则更加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
诗中“碧海青天心不定”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动荡与不安,令人感受到诗人那种对美好而又不可得的向往。在与月亮的争斗中,诗人感受到一阵寒冷,这不仅是外在气候的描写,更是内心情感的反映。
在“耳厌鼍更警”一句中,诗人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四壁的鼾声虽然嘈杂,却反而显得格外静谧。最后的“缺月窥窗”则是诗人对孤独状态的深刻描绘,缺月意味着缺失和孤独,而坐对成双的意象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情感交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中“梦华疏”意指什么?
“耳厌鼍更警”中的“鼍”指的是?
诗的主题是什么?
周岸登的《苏幕遮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孤独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上有相似之处,但周的诗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而李的诗则多了一份对爱情的细腻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