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一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9:35:40

诗句

三复来诗百感侵,寂寥云汉有遗音。

终风漫挟扬沙势,毕宿空怀好雨心。

坐待庭苔封蚁蛭,梦惊潭树作龙吟。

原田已恨冬无雪,更入新年恐不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5:40

原文展示: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一 李东阳 〔明代〕 三复来诗百感侵,寂寥云汉有遗音。 终风漫挟扬沙势,毕宿空怀好雨心。 坐待庭苔封蚁蛭,梦惊潭树作龙吟。 原田已恨冬无雪,更入新年恐不禁。

白话文翻译:

反复读了你的诗,百感交集,天上的云彩虽然寂寥,却似乎还留有往日的声音。 狂风肆虐,卷起沙尘,而星宿却徒然怀抱着期待好雨的心情。 坐在庭院中,等待着苔藓覆盖蚂蚁的巢穴,梦中惊醒,仿佛听到深潭边的树木发出龙吟般的声音。 田野已经因为冬天没有下雪而感到遗憾,进入新年,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复:多次反复。
  • 百感侵:百感交集。
  • 寂寥:寂静空旷。
  • 云汉:天上的银河。
  • 遗音:留下的声音。
  • 终风:持续的风。
  • 漫挟:肆意卷起。
  • 扬沙势:卷起沙尘的势头。
  • 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空怀:徒然怀抱。
  • 好雨心:期待好雨的心情。
  • 庭苔:庭院中的苔藓。
  • 封蚁蛭:覆盖蚂蚁的巢穴。
  • 梦惊:梦中惊醒。
  • 潭树:深潭边的树木。
  • 龙吟:龙发出的声音。
  • 原田:田野。
  • 已恨:已经感到遗憾。
  • 冬无雪:冬天没有下雪。
  • 更入新年:进入新年。
  • 恐不禁:恐怕会更加难以忍受。

典故解析:

  • 毕宿空怀好雨心:毕宿是古代农业社会中观察天象以预测天气的星宿之一,这里用毕宿来象征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创作颇丰,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久旱之际,读了杨应宁的诗后所作的回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久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久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诗中“终风漫挟扬沙势”描绘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而“毕宿空怀好雨心”则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后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进一步强化了旱情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东阳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三复来诗百感侵”,表达了作者反复读了杨应宁的诗后,百感交集的心情。
  • 第二句“寂寥云汉有遗音”,用云汉的寂寥来象征天象的异常,暗示久旱的持续。
  • 第三句“终风漫挟扬沙势”,描绘了狂风卷起沙尘的恶劣天气,增强了旱情的描写。
  • 第四句“毕宿空怀好雨心”,用毕宿来象征人们对雨水的期盼,表达了徒劳的希望。
  • 第五句“坐待庭苔封蚁蛭”,通过庭院中苔藓覆盖蚂蚁巢穴的细节,展现了久旱的后果。
  • 第六句“梦惊潭树作龙吟”,通过梦境中的龙吟声,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渴望和对旱情的忧虑。
  • 第七句“原田已恨冬无雪”,直接表达了田野对冬雪的渴望和对旱情的遗憾。
  • 第八句“更入新年恐不禁”,预示着进入新年,旱情可能会更加严重,表达了作者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终风漫挟扬沙势”中的“漫挟扬沙势”,比喻狂风卷起沙尘的势头。
  • 拟人:如“毕宿空怀好雨心”中的“空怀好雨心”,将星宿拟人化,表达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 对仗:如“坐待庭苔封蚁蛭,梦惊潭树作龙吟”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久旱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通过描绘旱情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诗歌传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汉:天上的银河,象征天象的异常。
  • 终风:持续的风,象征恶劣的天气。
  • 毕宿:星宿名,象征人们对雨水的期盼。
  • 庭苔:庭院中的苔藓,象征久旱的后果。
  • 潭树:深潭边的树木,象征梦境中的景象。
  • 龙吟:龙发出的声音,象征对雨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毕宿空怀好雨心”中的“毕宿”是指什么? A. 星宿名 B. 地名 C. 人名 D. 动物名

  2. 诗中“梦惊潭树作龙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雨水的渴望 B. 对旱情的忧虑 C. 对梦境的恐惧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原田已恨冬无雪”反映了什么? A. 对冬雪的渴望 B. 对冬雪的厌恶 C. 对冬雪的无所谓 D. 对冬雪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雨水的渴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出东郊 西楼秋晚 戏题牡丹 复用韵记昨日坐中剧谈及赵家琵琶之妙,呈王 观禊帖有感三绝 其三 题张戡蕃马射猎图 谢赐腊药感遇之什 过燕渡望大峨,有白气如层楼,拔起丛云中 次韵王夷仲正字同游成氏园 明日复雨凉,再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存念 孝悌忠信 如振落叶 蠛蠓 黹字旁的字 包含春的词语有哪些 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中长铁路 低眉下首 黄杨厄闰 幾字旁的字 高材疾足 平难 鼓字旁的字 鱼肉 兀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