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竹居

《水竹居》

时间: 2025-05-02 13:23:10

诗句

小桥流水路萦纡,竹里茅茨是隐居。

慷慨不同时俗辈,清高多读古人书。

好山入屋情无限,明月穿帘兴有余。

我亦山阴旧溪曲,一庭潇洒正相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10

原文展示

小桥流水路萦纡,
竹里茅茨是隐居。
慷慨不同时俗辈,
清高多读古人书。
好山入屋情无限,
明月穿帘兴有余。
我亦山阴旧溪曲,
一庭潇洒正相如。

白话文翻译

小桥流水的道路曲折蜿蜒,
竹林中的茅草屋便是我隐居的地方。
我慷慨激昂,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
清高的我常常阅读古人的书籍。
美丽的山景融入我的屋内,情意无限,
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帘,兴致更是充盈。
我也在山阴的旧溪边,
一庭的潇洒恰与我的心境相符。

注释

  • 萦纡(yíng yū):形容道路曲折缠绕。
  • 茅茨(máo cí):指用茅草搭成的屋子。
  • 慷慨:激昂、豪放。
  • 清高:指高洁不俗。
  • 潇洒:形容气度自如、潇洒飘逸。

典故解析

  • 古人书:指古代文人的著作,强调诗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自身的学识。
  • 山阴:地名,可能指的是王冕的故乡,表明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靖节,浙江绍兴人。他以山水田园诗和书法见长,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独特。他的诗受杜甫、王维等人的影响,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水竹居》创作于王冕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恬淡情趣,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古人智慧的崇敬。

诗歌鉴赏

《水竹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展现了王冕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小桥流水”的意象,引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竹林中隐居,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所,表现了他与世俗的隔绝。

“慷慨不同时俗辈,清高多读古人书”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清高,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反而选择在古人的书籍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这种情怀在“好山入屋情无限,明月穿帘兴有余”中得到了升华,自然的美景与月光的照耀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愉悦。

结尾的“我亦山阴旧溪曲,一庭潇洒正相如”,将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体现了王冕作为元代文人的清新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桥流水路萦纡:描绘了一个曲折的小路,桥与流水交织,体现出自然的灵动。
  2. 竹里茅茨是隐居:说明诗人隐居的环境清幽,且与自然融为一体。
  3. 慷慨不同时俗辈: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拒绝,强调自己的独立精神。
  4. 清高多读古人书:显示出诗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志向和对古代文化的崇敬。
  5. 好山入屋情无限:表达了自然美景在生活中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感。
  6. 明月穿帘兴有余:月光透过窗帘,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兴致。
  7. 我亦山阴旧溪曲:表明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强调个人的归属感。
  8. 一庭潇洒正相如:总结诗人的理想生活,展现出洒脱的情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小桥流水比拟生活的宁静。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好山入屋,明月穿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明月穿帘”,使得自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水竹居》表达了王冕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化的尊重。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美好,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桥:象征着通往心灵深处的路径,寓意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 流水: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灵动。
  • 竹林:象征着清雅、谦逊和高洁的品格。
  • 明月:象征着清明和宁静的心境,常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里茅茨”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隐居的房屋
    C. 河流

  2.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迎合
    B. 反对
    C. 无所谓

  3. “好山入屋情无限”中的“好山”象征着: A. 财富
    B. 自然美
    C. 友谊

答案

  1. B. 隐居的房屋
  2. B. 反对
  3. B. 自然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水竹居》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隐居生活的理想,而《山居秋暝》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沉静。两者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曲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冕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塞北二首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送乔随州侃 相和歌辞。王昭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本修古 香字旁的字 电开头的成语 决蹯之兽 水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噶举派 卜字旁的字 后来居上 千载流芳 包含拥的成语 万金良药 尢字旁的字 托契 襄阳炮 历世摩钝 毋庸置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