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8:59
齐天乐 其五 梦雨初醒,讨春尚慵,叔问词来,依韵继作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探春人去知多少,青篷虎山桥下。
闻道西崦,花天雪海,万一玉梅都嫁。
堆盘菜把。约挑荠廧阴,嫩寒休怕。
病榻枯吟,茶烟如水梦回乍。
吴宫久无片瓦。纵西施䋞得,谁与论价。
一角苏台,垂杨影里,可有阑干红亚。
东风尚大。莫吹起春愁,流莺低骂。
魂断江南,小楼听雨夜。
这首词表达了春天即将来临,但人们在春天的气息中却感到懒散。诗人站在虎山桥下,心中思索着春天的美好与流逝。他听说西山那边花开如雪,想象着即使玉梅也会嫁人,堆满了菜肴的盘子中,约定在荠荧嫩阴的地方,春寒不必害怕。病榻之上,诗人无所事事,茶烟如水般的梦境在眼前浮现。吴宫已经荒凉,纵然西施再美,又能与谁讨论她的价值呢?在苏台的一角,垂柳的影子下,是否有红色的栏杆呢?东风依然劲吹,千万不要让春愁被吹起,低声骂着的黄莺在耳边回响。此时的我,魂断江南,只能在小楼中听雨。
易顺鼎(约1610年-约1685年),字子升,号韶山,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人生感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此词写于春季,诗人刚从梦中醒来,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懒散。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情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齐天乐 其五》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与感怀。开篇“探春人去知多少”,即以春天的到来引入,透出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人在虎山桥下,俯瞩青篷,仿佛在思索着春天的离去与春天的来临。接着,诗人提到“闻道西崦,花天雪海”,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比喻,巧妙地描绘了春天的繁花似锦。然而,随着对春景的描绘,情绪却逐渐转为沉重,诗人感到春寒的逼近,表现出一种无力与哀愁。
诗中的“病榻枯吟”更是体现了作者的身心疲惫,春天的美好与自身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春天的美丽,也深刻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诗人通过“魂断江南,小楼听雨夜”,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当前现实的无奈,从而使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与自身病痛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青篷虎山桥”指的是哪个地方?
“闻道西崦,花天雪海”中的“雪海”比喻什么?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深厚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