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6:24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
春蚕辛辛苦苦地吐丝,真让人觉得可笑,它究竟是为了谁而做出这样的牺牲,最后只换来被焚烧的命运?倒不如那些无用的蜘蛛,织出网来捕捉飞虫,毫不畏惧人类的存在。
春蚕吐丝成茧的过程象征着辛勤付出后的无奈结局。这种牺牲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们为他人或社会做出的奉献,但最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脱俗。
《春蚕》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刘基在此诗中通过春蚕的辛劳与牺牲,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春蚕》这首诗以春蚕为喻,展示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哲理思考。开篇即以“可笑”二字引入,显示了作者对春蚕无私奉献的讽刺态度。春蚕在为他人付出苦辛的过程中,自己却将生命化为一缕丝线,最终被人所焚,令人深感悲哀。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后半部分提到“无用蜘蛛网”,形成强烈的反差。蜘蛛虽然无用,却能自保,甚至对捕虫毫不畏惧,反映出一种生存的智慧与洒脱。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辛勤劳动与无谓牺牲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丰富的哲理,令人深思。它不仅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反思与对无谓牺牲的质疑,呼唤人们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春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奉献与辛劳
B. 自私与懒惰
C. 强大与无畏
诗中提到的“无用蜘蛛”主要是为了对比什么?
A. 辛勤与懒惰
B. 牺牲与生存
C. 成功与失败
诗中“焚身”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结束
B. 牺牲与奉献
C. 劳动的结果
杜甫的《春望》与《春蚕》一样,都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但《春望》更侧重于时局动荡对个人的影响,而《春蚕》则强调个人牺牲的无奈。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