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2:58
七夕泛舟二首
作者:卢照邻
汀葭萧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在河岸的芦苇荡中,炎热的夏季逐渐过去,江边的树木开始感到一丝凉意。水面上,仿佛可以通向织女的宫殿,船只在水上漂浮,宛如飘荡在仙境。划桨的声音急促而清脆,船桨划动时,水面上泛起的光影如同流动的金光。夕阳西下,菱角的歌声在空中回荡,微风和烟霞弥漫在这一片夕阳之下。
作者介绍:卢照邻,唐代诗人,字子鉴,号逸少,曾任职于朝廷,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后隐居于山水之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七夕节期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间情感的思考。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富有浪漫气息,诗人在此诗中通过泛舟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与自然的热爱。
《七夕泛舟二首》是一首极具夏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江边的自然风光与人间情感的交融。诗的开头“汀葭萧徂暑”,描绘了炎热夏季渐行渐远的情景,伴随着一丝凉意,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恍若置身于诗中。
接着“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诗人运用典故将江水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浪漫的神秘色彩,仿佛水面下藏着无尽的故事。诗中“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两句,则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和光影的变幻,展现了船只在水中行驶的动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轻快的节奏。
最后一句“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诗人通过夕阳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菱歌声声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展现了唐诗的韵味与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季节变迁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七夕泛舟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卢照邻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织室”是指什么?
A. 渔民的住所
B. 织女的宫殿
C. 诗人的家
D. 江边的小屋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