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即事五首

《秋日即事五首》

时间: 2025-04-26 22:26:45

诗句

书余饮水枕么肱,四壁啼蛩诉不平。

月色满窗诗骨冷,露华半枕梦魂清。

西风岁岁长堤柳,流水朝朝沧海情。

红叶山深无雁过,残砧几处捣愁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45

秋日即事五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原文展示:

书余饮水枕么肱,四壁啼蛩诉不平。
月色满窗诗骨冷,露华半枕梦魂清。
西风岁岁长堤柳,流水朝朝沧海情。
红叶山深无雁过,残砧几处捣愁声。

白话文翻译:

闲暇时喝水,枕着手臂,四周的墙壁上蝉鸣声声诉说着不平之事。
月光洒满窗户,诗人的心情如同寒冷的骨骼,露水浸湿了枕头,梦中却显得格外清爽。
西风年复一年吹拂着长堤的柳树,流水日日夜夜诉说着对大海的情怀。
深山的红叶上空无一雁飞过,残余的捣衣声处处充盈着愁苦的气息。

注释:

  • 书余: 指书写之后的闲暇。
  • 饮水: 饮水时的放松。
  • 枕么肱: 枕着手臂,形容放松的状态。
  • 啼蛩: 蝉鸣声,常用来表现秋天的凄凉。
  • 诗骨冷: 诗人的情绪或灵感冷淡。
  • 露华: 清晨的露水。
  • 沧海情: 对于浩瀚大海的情感。
  • 红叶: 代表秋天的象征,常与孤独和离别相联系。
  • 残砧: 残余的捣衣声,象征着思念和愁苦。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西风”、“红叶”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象征着秋天的萧条和孤独。“长堤柳”则是对曾经繁华的追忆,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生活的细微之处和自然景色的变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反映了诗人在闲暇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切体验,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秋天特有的孤独情绪。

诗歌鉴赏:

《秋日即事五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情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通过“书余饮水枕么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随后的“四壁啼蛩诉不平”则通过秋虫的鸣叫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不如意。月色的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接下来对西风与流水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传递出一种无奈的情感。最后的“红叶山深无雁过,残砧几处捣愁声”更是将孤独与愁苦推向高潮,红叶象征着秋天的萧瑟,而残砧声则暗示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书余饮水枕么肱: 表现了诗人闲暇时的悠然自得,暗示内心的宁静。
  2. 四壁啼蛩诉不平: 蝉鸣声声,表达出对生活不平之事的感慨。
  3. 月色满窗诗骨冷: 描绘出月夜的清冷,情感的孤独感。
  4. 露华半枕梦魂清: 露水沾湿枕头,梦境清晰,展现一种清新而又孤寂的意境。
  5. 西风岁岁长堤柳: 西风不断,柳树依旧,暗示岁月的流逝与怀旧。
  6. 流水朝朝沧海情: 流水奔流不息,表达了对大海的情感。
  7. 红叶山深无雁过: 红叶孤独,暗示秋意的凄凉。
  8. 残砧几处捣愁声: 残余的捣衣声,传达出浓厚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色满窗”比喻诗人的情感状态。
  • 拟人: “四壁啼蛩诉不平”赋予蝉鸣以人的情感。
  • 对仗: 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浓厚的秋日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虫: 代表秋天的声音,传达出凄凉的氛围。
  • 月色: 象征孤独与清冷。
  • 红叶: 代表秋天的凋零与思念。
  • 流水: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啼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青蛙
    • B. 蝉
    • C. 乌鸦
    • D. 燕子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 A. 西风
    • B. 红叶
    • C. 月色
    • D. 以上皆是
  3. “残砧”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思念
    • B. 快乐
    • C. 旅行
    • D. 劳作

答案:

  1. B. 蝉
  2. D. 以上皆是
  3. A.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普的《秋日即事五首》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陈普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直接抒发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对秋天与孤独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椿寺明孝纯刘太后像 阅藤阴杂记寒寓为梅村祭酒故宅漫成一律 即事效放翁 梦谒顾亭林先生墓得句云芒鞋踏遍七州土竹杖横挑四岳云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先生语也醒时记忆遂足成之 寄妹用少陵韵 胡忠简公祠 六和塔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聊题一绝 西域寺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聊题两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财重士 女字旁的字 吊孝 反反覆覆 纚纚 尊师重道 土地使用税 蹑影藏形 王字旁的字 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全胜 齒字旁的字 残局 不足挂齿 彐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