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论语·闻政章四首

《论语·闻政章四首》

时间: 2025-04-30 05:16:19

诗句

秉彝好德性弥天,一见圣人皆勃然。

可惜欲心胶一世,无能期月况三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19

原文展示

论语·闻政章四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秉彝好德性弥天,
一见圣人皆勃然。
可惜欲心胶一世,
无能期月况三年。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拥有正直和良好品德的人,德行如同浩瀚的天空;一旦见到圣人,便会感到愤慨和震动。可惜的是,人的欲望像胶水一样粘连一生,连几个月的坚持都做不到,更不用说三年了。

注释

  • 秉彝:指持有正直的品德。
  • 好德:指喜欢德行、崇尚美德。
  • 性弥天:指人的德性如同天空般广阔。
  • 勃然:愤怒、激动的样子。
  • 欲心:指人的欲望和私欲。
  • :粘连的意思。
  • 期月:指期望的时间,通常指几个月的时间。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圣人”可以理解为孔子及其思想的象征,强调了对品德的崇尚与追求。“欲心”则反映了人性中的弱点和烦恼,表现出在道德追求与欲望之间的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德性与欲望的反思,展现了对人性及社会道德的思考,呼吁人们回归本真,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诗歌鉴赏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品德的推崇与对人性弱点的无奈。首联以“秉彝好德性弥天”开篇,表明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仿佛在呼唤一个道德的高峰。接下来的“见圣人皆勃然”则转向对圣人智慧的崇拜与向往,表现出一种激动的情绪。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与挣扎,“可惜欲心胶一世”,在这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无奈,让人感受到道德追求的艰难与欲望的强大。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理想与现实、德行与欲望相互映衬,深刻反映了人们在追求道德理想时所面临的内心冲突与挣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秉彝好德性弥天:强调拥有正直品德的重要性,表明理想人格的广阔性。
  2. 一见圣人皆勃然:见到圣人后激动的情感,表现对智慧的渴望。
  3. 可惜欲心胶一世:人的欲望如胶水般牢固,难以挣脱,表现出对人性的叹息。
  4. 无能期月况三年:连几个月的坚持都难以做到,更遑论长久的坚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突出内心的挣扎。
  • 比喻:将欲望比作胶水,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欲望的强烈与难以摆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品德的追求与人性欲望的对抗,表达了人们在道德追求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性:象征着理想与崇高的道德追求。
  • 圣人:象征智慧与道德的典范。
  • 欲心:代表人性中的私欲与欲望的折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秉彝”指的是什么?

    • A. 不正之行
    • B. 正直的品德
    • C. 道德的缺失
      答案:B
  2. “见圣人皆勃然”中的“勃然”表示什么情绪?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激动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欲心”有什么含义?

    • A. 人的理想
    • B. 人的私欲
    • C. 人的智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登高》:表现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二者都探讨了人性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求,但在情感表达上,陈普的诗更显无奈,而杜甫则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悲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陈普研究》
  • 《论语的影响与解读》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贺陈圣予 碓磨寨 对厅口号 杜侍郎挽词三首 杜侍郎挽词三首 独坐 读白乐天临水坐诗 东山谒外大父墓 东禅 登燕子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借公行私 水剑 比字旁的字 烟津 人定胜天 福无十全 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燕燕莺莺 喜怒无常 拖泥带水 行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灰没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镸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