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陆机

《咏史下·陆机》

时间: 2025-05-02 12:44:50

诗句

千里莼羹七里户,两般滋味岂难知。

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4:50

原文展示:

千里莼羹七里户,两般滋味岂难知。建春不幸成繻葛,割尽流苏定此时。

白话文翻译:

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莼菜做成的羹汤和七里之外的家门口,两个地方的滋味,难道不容易分辨吗?春天的开始不幸地变成了绢帛,割尽流苏,正是此时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莼羹:用莼菜做的羹,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烹饪。
  • 七里户:指的是家门,七里是一个距离单位,表示远离家门。
  • 建春:指春天开始的时候。
  • 繻葛:一种绢布,古代用于制作衣物。
  • 流苏:指的是一种装饰性植物,常用于帽子和衣物的饰边。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千里莼羹”与“七里户”,通过对比不同的滋味,反映了人生中经历的不同选择与结果。
  • “建春”与“流苏”的意象,可能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升,号青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古典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借用古代的典故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莼羹”与“七里户”开篇,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感受与滋味,暗示着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后两句则通过“建春不幸成繻葛”,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梦幻被现实打破的无奈,流苏的割尽则象征着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凋零与失落。

诗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在看似平常的景象中,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与思考,令读者在品味字句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莼羹七里户:描绘了远方的美味与近处的家庭,表面上看似简单的表达,实则引发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思。
  • 两般滋味岂难知:强调对比,表现出不同经历带来的不同感受,指出生活的复杂。
  • 建春不幸成繻葛:春天的开始象征新的希望,却因现实的无奈而变得黯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 割尽流苏定此时:流苏的割尽象征着美好的消逝,暗示在这个时刻,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千里”和“七里”的对比,展现生活的不同选择。
  • 象征:流苏、春天等意象象征了美好与失落。
  • 隐喻:生活中的滋味隐喻着人生的经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多重滋味与无常,揭示了人们在经历美好与失落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莼羹:象征美好生活的滋味。
  • 七里户:象征家庭与归属感。
  • 建春: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繻葛: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流苏: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史下·陆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普
    C. 杜甫

  2. 诗中“千里莼羹”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家庭归属
    C. 人生选择

  3. 诗句“建春不幸成繻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下·陆机》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陈普更强调个体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普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九月九日望蜀台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寿和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 咏死兔 杂曲歌辞。桃花行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汾上惊秋 暮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亲通 乐极则悲 食字旁的字 形影相亲 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沈郎腰 疾首痛心 步步紧逼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玄夫 户结尾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豁畅 隶字旁的字 避役 门字框的字 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