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昭君怨

《昭君怨》

时间: 2025-07-27 15:00:47

诗句

昔闻白鹤弄。

已自轸离情。

今来昭君曲。

还悲秋草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5:00:47

原文展示: 昭君怨 何逊 〔南北朝〕 昔闻白鹤弄。已自轸离情。今来昭君曲。还悲秋草生。

白话文翻译: 曾经听过白鹤的鸣叫,已经让我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如今听到昭君的曲子,又让我为秋草的生发而感到悲哀。

注释:

  • 白鹤弄:指白鹤的鸣叫声。
  • 轸离情:轸,悲痛;离情,离别的情感。
  • 昭君曲:指关于王昭君的曲子,王昭君是汉代美女,因和亲远嫁匈奴,其故事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恨。
  • 秋草生:秋天的草开始生长,常用来象征凄凉和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这首诗通过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听到关于白鹤和昭君的曲子后,有感而发,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和故事,抒发了自己对离别和哀愁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情感的深刻体验。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都是传统文化中用来象征离愁别恨的元素,作者通过这两种声音的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哀愁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诗中的“已自轸离情”和“还悲秋草生”两句,通过对离情和秋草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哀愁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闻白鹤弄。”:作者回忆曾经听到的白鹤鸣叫声,这种声音在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的哀愁。
  • “已自轸离情。”:白鹤的鸣叫声已经让作者感受到了离别的悲痛。
  • “今来昭君曲。”:现在又听到了关于昭君的曲子,昭君的故事是关于离别和哀愁的典型。
  • “还悲秋草生。”:昭君的曲子让作者再次感受到了秋草生发时的悲哀,秋草的生长象征着凄凉和哀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比喻离别的哀愁。
  • 拟人:将秋草的生长拟人化,赋予其悲哀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白鹤的鸣叫和昭君的曲子,表达对离别和哀愁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强化了诗歌的哀愁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意象分析:

  • 白鹤弄:象征离别的哀愁。
  • 昭君曲:象征离别和哀愁的传统故事。
  • 秋草生:象征凄凉和哀愁的自然景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鹤弄”指的是什么? A. 白鹤的舞蹈 B. 白鹤的鸣叫声 C. 白鹤的飞翔 D. 白鹤的羽毛 答案:B

  2. 诗中的“昭君曲”与什么情感相关? A. 喜悦 B. 愤怒 C. 离愁别恨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的“秋草生”象征什么? A. 生机勃勃 B. 凄凉和哀愁 C. 丰收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和边疆生活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离别和边疆生活的感慨,但何逊的《昭君怨》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何逊的《昭君怨》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何逊的《昭君怨》以及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古代诗歌。
  • 《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何逊及其作品的详细背景和文学史地位,适合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韵致撩诗客 念奴娇·海角怀人 感皇恩·一岁一生朝 临江仙·夹路传呼杳杳 临江仙·抗步碧潭弥弥 水调歌头·绿净贯闤闠 韵令·是男是女 念奴娇·冰容玉格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上巳日领客往洛阳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菊篱 三框儿的字 包含濡的词语有哪些 悬梁刺骨 鱼尾雁行 馬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滋腴 删汰 北辰星拱 真娘 不法常可 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对结尾的成语 兀字旁的字 看督 蚁附蝇趋 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