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闺怨诗二首 其二

《闺怨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0:44:44

诗句

闺阁行人断,房栊月影斜。

谁能北窗下,独对后园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4:44

原文展示:

闺阁行人断,房栊月影斜。谁能北窗下,独对后园花。

白话文翻译:

在闺阁中,行人的消息已经断绝,房间的窗棂上,月影斜斜地映照着。谁能独自坐在北窗下,静静地对着后园的花朵呢?

注释:

  • 闺阁:指女子的卧室或内室。
  • 行人:这里指远行的人或外出的亲人。
  • 房栊:窗棂,即窗户的框架。
  • 月影斜:月亮的光线斜射,形容时间已晚。
  • 北窗下:指坐在北边的窗户下。
  • 后园花:后花园中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这首诗是他的《闺怨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何逊观察到一位女子因亲人远行而感到孤独和思念时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常见的离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深切的闺怨之情。首句“闺阁行人断”直接点明了女子与外界的隔绝和与亲人的失联,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第二句“房栊月影斜”则通过月影的斜射,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女子长夜难眠的情景。后两句“谁能北窗下,独对后园花”则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孤独感,她独自面对后园的花朵,无人陪伴,这种情景更加深了她的寂寞和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闺阁行人断”:闺阁象征着女子的私密空间,行人断则表示与外界的联系中断,特别是与亲人的联系。
  • “房栊月影斜”:房栊和月影共同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孤独的夜晚场景,月影斜斜地映照在窗棂上,增添了一丝凄凉。
  • “谁能北窗下”:这里的“谁”指的是女子自己,她独自坐在北窗下,无人陪伴。
  • “独对后园花”:后园花象征着美好但无人欣赏,女子独自对着花朵,更加凸显了她的孤独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意象的使用:通过“闺阁”、“月影”、“后园花”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充满孤独和思念的场景。
  • 对比:“行人断”与“独对后园花”形成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孤独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闺怨,通过女子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团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闺阁”:象征女子的私密空间和孤独。
  • “月影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孤独。
  • “后园花”:象征美好但无人欣赏,增添了女子的寂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行人断”指的是什么? A. 行人断了腿 B. 与行人的联系中断 C. 行人断了路 D. 行人断了消息

  2. “房栊月影斜”中的“房栊”指的是什么? A. 房间的墙壁 B. 窗户的框架 C. 房间的门 D. 房间的柱子

  3. 诗中的“独对后园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闺怨》:同样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孤独和思念。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闺怨》对比,何逊的这首诗更加简洁,情感更加内敛。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何逊的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更加朴素,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背景和何逊的创作风格。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闺怨诗,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赠赵顺道) 南歌子 鹓雏有词见问,次韵答 南歌子 邳州道中寄怀湘君四嫂 南歌子·误入红莲幕 南歌子·夕露沾芳草 南歌子 月夜病怀书感 南歌子 其一 忆张垣小聚简造年兄 南歌子 晚渡 南歌子 冬景 南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铜盘重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吞哀 十部从事 言出祸随 席卷宇内 邑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佚畋 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衣食税租 龍字旁的字 戕身伐命 厄字旁的字 小引 镣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