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6:02
兹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许。
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
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
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
这座山如翠绿的堆积,峭拔的山骨就是如此。
经过巧妙的自然作用,岩石的缝隙中流出青色的乳液。
传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恐怕也不如这自然之美。
岩石巍峨至今,仿佛可供人枕卧。
我来轻轻抚摸,松树下的阴凉在正午的阳光中。
初看像是道士化身的羊,实则也像将军骑的猛虎。
坐久了,肚子饥饿鸣叫,试着做一锅先主的美味。
董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该诗创作于游览一处山石景观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思索。诗中提及的女娲补天的典故,表明了对自然与神话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题怪石》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感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山石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人类文化的深厚。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兹山翠成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景,展现了山的青翠与壮观。随后的“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则将自然的奇妙工艺表现得淋漓尽致,石缝中流出的青色液体仿佛是自然赋予的生命。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山石的美丽,更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女娲氏”是一种文化典故,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接着,诗人以自己抚摸岩石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感受,仿佛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在此刻消融。最后一联“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则以幽默的方式结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回味,使整首诗在赞美山石之美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人类文化的思考。诗人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诗中提到哪个神话人物?
“兹山翠成堆”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先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